[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口诀、..
  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
中国年号列表
  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元..
吉祥画、龙凤呈祥、八仙过..
  吉祥画系列传说   中国..
生活中常说的词语(成语)知识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
中华民族
  1、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
《二十四孝》图文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个人求职简历封面(创意/简..
..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二..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贵妃醉..
  三、贵妃醉酒   杨贵妃(7..
中国历史年表--西汉时期
前206年------汉王元年 十月..
《二十四孝》图文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
大清帝国19个附属国的变迁史
  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
 文 章 信 息
宁封制陶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文化·历史 / 华夏文化〗〖阅读选项
  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陶瓷制品,就是养一盆花,也需要有一个陶制的花盆。那么,第一个发明制陶的人是谁呢?据古籍载,他名叫宁封子,是黄帝身边一个能工巧匠。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制陶的故事。
  传说黄帝时期,人们虽已懂得用火烧熟食物吃,但却没有锅、盆、碗、罐等,只能把猎获的食物用明火烧熟后双手抓着吃。口渴了,就到河边爬下用双手掬水喝。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特别不方便。有一次,宁封子从河里捕回很多尖尾鱼放在火堆上烤,结果全烧焦了,宁封子一气之下,把剩下的几条尖尾鱼用泥封住,放进火堆里。就在这时,黄帝派宁封子出外办事,他一走就是三天。回来后,有人问起烧鱼的事,宁封子这才想起他临走时放进火堆里的尖尾鱼,急忙跑到火堆去刨。谁知,刨出来一看,鱼早已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泥外壳,能看不能吃;再用手一敲,还发出当当响声。周围看的人都笑了,有人挖苦他说:“宁封子本事大,把软鱼烧成硬鱼了。”宁封子毫不在意,只把烧过的泥壳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然后对大伙说:“你们别笑,鱼虽没吃上,可烧出了一个有用的东西。”说着,他把泥壳拿到河边,盛满水后,详细地观察了很久,发现装进泥壳里的水点滴不漏。宁封子很喜欢用脑子,他想,假若把泥封在其它东西上,用火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看到河滩上有些被砍过的树墩,灵机一动,就把河边的泥沙用手刨出来,糊在一个树墩上,然后架起大火一连烧了三天四夜。等火熄后,他刨开火灰一看;眼前已不是泥湖的半截树墩了,而是一个土红色的硬泥筒。宁封子用兽皮袋把河里的水灌进硬泥筒里,直到灌满为止,也没有发现有漏水现象。
  宁封子高兴得忘记了一切,想把硬泥筒连水一起抱回去向大家报喜。谁知用力过猛却把泥筒弄破了。水流得满地都是。宁封子并不气馁。他坐在地上一直在想,泥土经过火烧,能变成硬壳,既能装水,又能盛食物,为什么不多烧一些呢?可是,到底怎么烧制,他还是心中无数。他把两次试烧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黄帝作了汇报,又把打碎的泥壳请黄帝看。黄帝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项发明太有用了,于是就任命宁封子为桥国的“陶正”(官员)。不知又经过多少次的实验和失败,中华民族的第一批陶器终于烧制成功了。陶器的出现,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难。考古工作者多年来从西安半坡,黄陵的桥山,河南的仰韶、龙山等地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陶碗、陶盆等,都充分证明制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制陶 最早的发明者-宁封子,传说在一次烧陶时,不慎失足掉进炉里,不幸被烧死了。人们为了纪念宁封子,把他称为“仙人”。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5-06-11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