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脉经》卷七 病可发汗证第二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脉经〗〖阅读选项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絷絷一时间益佳,但不欲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为未解,可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坚耳。设利者为虚,大逆。坚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热,此属阳明。脉浮虚者,当发其汗,属桂枝汤证。

  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卫不和也。荣行脉中,为阴主内;卫行脉外,为阳,主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汗即愈,属桂枝汤证。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坚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病,脉浮紧,发其汗,因衄,属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其汗则愈,属麻黄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续在,此当发其汗,服汤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属麻黄汤。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其汗,属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小便反清,此为不在里故,在表也,当发其汗。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

  下利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若恶寒,属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属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证。

  太阳病,下之,气上撞,可与桂枝汤,不撞,不可与之。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法当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属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不呕者,属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属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属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属麻黄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属麻黄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头痛,属大青龙汤。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之,服之则厥,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喝,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微喘,属小青龙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而渴者,此寒去为欲解,属小青龙汤证。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与麻黄汤。

  不溺,腹满加哕,不治。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嗜卧,此为外解。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浮者,属麻黄汤。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身体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属小柴胡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徽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属小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文章作者:晋·王叔和  更新日期:2005-12-07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脉经》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不可吐证第四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可吐证第五2005-12-07
·《脉经》卷六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2005-12-07
·《脉经》卷六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2005-12-07
·《脉经》卷六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2005-12-07
·《脉经》卷六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可水证第十五2005-12-07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