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占豪:中美贸易战,怎么计算..
  关于贸易战,占豪已写十几万字..
占豪: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
  据媒体报道,美贸易代表确认..
占豪:中美贸易战第一枪打响..
  这是一篇耗时一周,每天熬夜..
汉语是伟大的,英语是愚蠢的
  汉语是伟大的,英语是愚蠢的 ..
人民网用这19个字总结中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FlashMTV 日本你听着
我国空前大禁赌的决策内幕:..
自2004年末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
你,为什么还单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美..
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总统首席..
敢与美国正面刚,中国靠的..
前些日子,蒋校长文章《我们正在..
做人不能太“美国”
一边高举“自由民主”的旗帜,以..
 文 章 信 息
孔子学院何以开遍全球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话题 / 话题·评论〗〖阅读选项
  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直接的劝诫作用,而且还与西方文化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处。这恐怕就是“孔子学院”遍“球”开花的内在原因。 

  4月初,一个澳大利亚学生告诉到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南澳地区刚刚成立了一所“孔子学院”。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政府就决定大力推动“孔子学院”的建设。这件事至今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海外舆论也对此议论纷纷。美国和欧洲一些报刊还在显著位置刊登出中国各地祭孔的大幅新闻图片,并配以各种言论。有的大加赞扬,有的表示疑惑,有的还与中国国内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了牵强附会的“联想”。 

  汉语热方兴未艾 

  实际上,仅就中国政府实行这一举措的直接动因来说,并不复杂。它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外的所谓“汉语热”的需要,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更有力度更有计划更有规模而已。当然,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强化和有力推广,势必带来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这也是应有之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明确的目的,所以建设“孔子学院”也就有了明确的性质定位,即“在全世界推广汉语”,学院为“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机构”。 

  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举行了挂牌仪式。2005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同意建马里兰孔子学院。同月,在瑞典首都建立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一事也达成协议。仅隔一天,东非国家肯尼亚也同意在内罗毕大学设置孔子学院。紧跟其后的还有乌兹别克、英国、泰国……按照这个势头,中国政府计划建立百余座“孔子学院”的想法恐怕不会有更多困难。 

  即使如此,以在世界推广汉语为宗旨建立“孔子学院”的举措似乎还有点“赶不上”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据保守一点的估计,全球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国语种(当然,在学习者的数量上,汉语与西班牙语还相距甚远)。在法国有百所大学设有中文课,在韩国也有百所大学有中文系或中国语系。当然,推广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政府为此十分重视学习与借鉴德国在世界各地(包括北京)建设“哥德学院”的成功经验。同时,西班牙政府建立“塞万提斯学院”的各种方法,也使中国有关部门产生了很大兴趣。看来,以本国的“世界级的名人”作为旗帜推广本国的语言,促进交流,扩大影响,传播文化是一件可行而有效的思路。 

  千年智慧具魅力 

  毫无疑问,在全球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在起步阶段较为顺利,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它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以及解除贫困、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强大,这些都成为“汉语热”不断高涨的助推力,也是“孔子学院”计划得以顺利开展的助推力。 

  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于世界各国政府和海外非华裔人士的鼎力相助。同时还应该看到,这种鼎力襄助的背后是千年孔学的千年智慧。更广义地说,是这种智慧在今天对世界人类仍然具备的魅力。 

  中西文化异曲同工 

  那么,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内容可以惠及今天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可以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第一点是“励志”,即“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说,不管什么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像不断运动的日月星辰一样,总要不断地去追求、去超越、去奋斗、去发现。第二点是“包容”,即“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是说一个人一个国家都要像宽广的大地那样有胸怀有度量,只有那些最有道德的人才能包容世界万物。反过来说也同样,那就是最大的包容就是最大的道德。第三点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这是在说,人与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破坏了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部分,整体也就出问题了,甚至不复存在了。想想吧,这三点内容是不是在今天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它们对于建立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国家与国家和谐的世界将有多么大的启发啊! 

  也许有人会说,孔学的这些精神是否过于乌托邦了,这种构想难道在现实生活中有立足之地吗?这种以人的道德伦理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的学问是否能解决当代世界那些最急切的现实问题呢?的确,以孔学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把哲学思辩、道德修养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文化;是对东方社会几千年历史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学人文等实践成果的抽象;是对东方人类精神活动和精神走向的概括与总结。当然,它也必然包括着普世原则和人类的理想成分。特别是它所格外关注的尊重人性、人性的回归以及人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但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直接的劝诫作用,而且还与西方文化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处。被人称为西方大学的精神先驱的洪堡和席勒,不是就曾为创办大学规定了明确的使命吗?他们认为,塑造性格,造就伦理,培养和教化能感受真善美的人,能领悟人的尊严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其目的“就是使人们的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而中国的孔子和许多同时代的志士贤仁也早就主张“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再早的《左传》也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从尊崇道德、尊重人的教育观来看,孔子与西方教育先驱者的心是如此接近与相通。 

  我想:这恐怕就是“孔子学院”遍“球”开花的内在的精神原因。(秦晓鹰)

文章作者:秦晓鹰  文章来源:香港《大公报》  更新日期:2006-05-22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