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文化·历史 / 宗教信仰〗〖阅读选项〗 |
|
佛教的修行目标有三个: 一是追求世间幸福快乐-下士道; 二是只求脱离烦恼,不求成佛-中士道; 三是追求身心彻底净化,达到功德和智慧的高度圆满——佛-上士道。
不求成佛、超世,只求世间幸福,不愁吃,不愁穿,能幸福过一辈子,下一世希望得到一个好的人身,生到一个物质生活条件好的环境,这就是下士道。死后不堕三恶道-畜牲、饿鬼、地狱道,就得戒十恶,行十善。
第二,中士道只求脱离烦恼不求成佛。因为知道世间再好也是短暂的,人生是短暂的、无常的,下世即使得到一个人身,如果没有分清是非、善恶的智慧和人身条件的话,继续随波逐流干坏事,善业尽后仍然会堕落下去,连世间幸福也保不住,基于这种思想,要从根本上脱离轮回,从长远考虑,就要最终解决脱苦问题。这是中士道。
第三,追求身心彻底净化,达到功德和智慧高度圆满是上士道。佛是什么?佛就是达到功德和智慧高度圆满的精神境界。修什么行就是根据这三种不同的目标决定的。
修行:指的是人对自己内在的优良品质和潜在智慧能力的开发,而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
除去污染,开发显现光明心的本质就是修行。
修行的目的:
不是从外部修什么,而是驱除心性的污染,显现光明心的本质。用通俗的话说,使人体的五蕴经过净化、修炼,化为五智、五佛,五大(土、水、火、风、空)化为五佛母,使物性的肉体化为智能性的光体——慧体,使生灭、苦乐无常的生命化为不生不灭的常乐自在的精神实体,这就叫做修炼。
密法上的五蕴就是人身体上的五种成分,其中之一就是肉体,即色体,是有形的。还有无形的四种:受、想、行、识。受蕴就是有感觉的特性,通过五官能感觉到外部的情况;想蕴:区别、从标志上分清这是人还是动物,或是植物等;行蕴:人的感情思想活动、意志、思想行为,驱使人干什么事,如爱、恨,全部包括在行蕴中;识蕴:元神、识,没有表现出爱,也没有表现出恨,只表现出能知能感觉的元识,这就是意识。这四种加上“色”就是五蕴。蕴就是很多东西加在一起,即很多元素加在一起。例如:行蕴和想蕴。人的精神,在《俱舍论》中细分为46种。有的佛学文章中说:“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思想、人的精神的研究远远赶不上佛教理论。”因为科学是搞实验的,但人精神中好多东西是不可琢磨的东西,无法实验,又看不见,所以,现代科学在这方面无法更深入地发展。
通过净化,身体上的五蕴可以化为五佛、五智,身体上的五大土、水、风、火、空五种成分形成人体 可以化为五佛母。现在我们的肉体可以化成智能性光体。人的生命是苦乐无常的,使生灭、苦乐无常的生命化为不生不灭常乐自在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在时轮中就叫做“色空体”。空色指的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眼看到的东西是物质的东西,包括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这也是物质的成分。但时轮中指的色空体是智能性光体,不是人人可以看到的物质性东西,这一点下面讲时轮时再详细讲。
要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就必须按照诸佛所指示的道路和方法,一步步做下去。要认认真真地做,脚踏实地地做,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也和科学工作一样,不能自欺欺人。
修行从总的方面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性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开发;
二是对智慧能量的开发。
优良品质包括:向善心、慈悲心、忍耐性、追求上进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对自己和所有生命的高度责任感。
还要有不安于现状、自强不息的精神。佛教就不安于现状。
对于一个人来说,情绪是相当重要的,七情六欲造成了人的衰老、疾病、事故等。一个很好的人,如果不能控制情绪,往往就会坏事,有的杀人,有的自杀。这都是情绪造成的。佛教就是用自我修养的办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长寿和保健的办法中对人素质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情绪的控制相当重要,随随便便地生气,随随便便地喜、怒、哀、乐,且形于色,对人来说是比较肤浅的表现。一般深沉的人喜怒不形于色。随随便便动手动脚,动手打人,这是素质的问题,所以,情绪的稳定相当重要。
修行是对自己的理智和信念的考验,也是意志和耐心的磨练。只有具备高度的理智、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耐心的人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就,不能当作好玩。有些人今天想闻法,明天想成佛,后天就想给别人灌顶,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有的人办一个学习班说,你交多少钱,我给你开慧眼。有的人甚至说,还有更快捷的办法,“只要我一个报告,听报告的人80%可以出功能”。这真是神奇!我们佛教没有这样的事,藏密也没有这样的事,不敢说这样的大话,我也没见过藏密有讲这个的书。
修行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要和自身的贪、嗔、痴、疑、慢、邪见等作殊死的斗争,抑制直至干净彻底地消除这些烦恼和堕落的根源。疑——怀疑,不相信这个,不相信那个;慢——傲慢;邪见——就是各种偏见和邪见形成的观念,往往使人失去正见。如果谦虚一些,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过早地下结论,说这个对,那个不对,经过实事求是的研究以后,你认为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再下结论,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但邪见没有这种情况,邪见是由顽固的世俗观念形成的。
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中说:“人不能骄傲和鄙视别人,但对自身的仇敌——贪、嗔、痴等,要骄傲和鄙视,要坚决战胜。”脱离烦恼,通向彼岸的路是充满艰辛的,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走过去。成佛无平坦大道可走,科学也无平坦大道可走,但成佛的路更难。显法说成佛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有的说40多亿年才能成佛。这个说法对不对,没有详细研究。三个无量劫,时间相当长,要修这样长的时间才能成佛,这就说明要成佛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对修行者来说,战胜自身的覆盖在光明佛心上的坚固的邪恶污染,才是最大的功力和神通。在佛教上没有比这更大的神通。把自身的贪、嗔、痴克服了,那就是最大的神通,不是什么向外表演、炫耀自己的把戏。密法从来都不看这个,而是看对自身贪、嗔、痴、名利战胜得怎么样。最难的也是这个。当别人打你时,你是什么态度?别人污辱你的时候,你表现出什么态度?在名利面前,采取什么态度?这就是看你的菩提心修养程度,看你的神通大小和修持功力高低。
|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7-10-25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