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书 籍 列 表
《脉经》[97]
《传习录》[18]
《难经》[0]
《虎钤经》[21]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0]
《素女方》[0]
《彭祖经》[0]
《竹书纪年》[13]
《伍子胥兵法》[0]
《破窑赋》[1]
更多...
   推 荐 文 章        More...
  没有数据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脉经》卷十 手检图三十..
  经言:肺者,人之五脏华盖也,..
《脉经》卷九 平小儿杂病..
  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
《脉经》卷九 平妇人病生..
  诊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
《脉经》卷九 平阴中寒转..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
《脉经》卷九 平咽中如有..
  妇人咽中如有炙腐状,半夏厚..
《脉经》卷九 平郁冒五崩..
  问曰:妇人经水适下,而发其汗..
 文 章 列 表 文章作者 阅读统计 更新日期
《脉经》卷一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晋·王叔和 1537 2005-12-07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壳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
《脉经》卷八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晋·王叔和 1544 2005-12-07
  阳毒为病,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有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升麻汤主之。   阴毒为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
《脉经》卷一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晋·王叔和 1608 2005-12-07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壳、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
《脉经》卷七 病不可吐证第四 晋·王叔和 1667 2005-12-07
  太阳病,当恶寒而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而数,此医吐之过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腹中饥,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医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太阳病,吐之者,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少阴病,饮食入则吐,心中..
《脉经》卷一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晋·王叔和 1762 2005-12-07
  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
《脉经》卷七 病可吐证第五 晋·王叔和 1794 2005-12-07
  大法,春宜吐。   凡服汤吐,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病如桂枝证,其头不痛,项不强,寸口脉微浮,胸中痞坚,气上撞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当吐之。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浊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微滑,此可吐之,利即止。   少阴病,饮食入..
《脉经》卷八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晋·王叔和 1850 2005-12-07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而复自愈。
《脉经》卷八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晋·王叔和 1911 2005-12-07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头痛脉滑者,中风,风脉虚弱也。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则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则重不胜;邪人于腑,..
《脉经》卷一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晋·王叔和 1920 2005-12-07
  问曰:脉有相乘,有从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从。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   经言:脉有伏匿者,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也?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反见阳脉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阳中伏阴也..
《脉经》卷一 持脉轻重法第六 晋·王叔和 2002 2005-12-07
  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脉经》卷一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晋·王叔和 2106 2005-12-07
  脉何以知脏腑之病也?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即有热,迟即生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别知脏腑之病也。   脉来浮大者,此为肺脉也。脉来沉滑,坚如石,肾脉也。脉来如弓弦者,肝脉也。脉来疾去迟,心脉也。脉来当见而不见为病。病有浅深,但当知如何受邪。
《脉经》卷一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晋·王叔和 2257 2005-12-07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则吉;反之者、则为逆也。脉三部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
123456789
当前文章类别/分类:脉经共有97篇文章,12篇文章/页,页次:6/9转到: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