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浅说汉字简与繁 |
3月初,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街头一些广告招牌使用繁体字(繁简混杂)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一些存在繁体字、错别字的广告招贴被通知改正。一石激起千重浪,许多读者、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此举多余,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使用繁体字。从争论的各方观点看,大家对文字简化的历史与有关国家法律缺乏深入了解。 汉字的繁简不是对立的。有人认为,应当恢复使用繁体字,因为繁体字“形神兼备,是民族文化遗产”。但很多人也都明白,汉字简化这么多年,不是说恢复就能恢复的。况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21世纪的人们已经不可能回到农耕社会那种慢节奏的生活状态,难以想象人们会放下键盘、重拾笔墨砚台。就连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大概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吧。也有人说,用电脑打字,繁体不繁,但文字作为须臾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岂止是只有电脑一种“书写工具”。可以说,汉字要“回到从前”已经不可能了。汉字的构造,古代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造字法,蕴涵丰富哲理。如果说形神兼备,繁简字都是如此而不一定为繁体专美。从造字法上看,汉字的美,不仅仅是形神兼备。简体字的形成,也不是没有规律的。 汉字删繁就简,和遗产保护与否没有关系。简体字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遗产中的糟粕,规范汉字的使用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规范汉字使用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保护遗产。文字是交流记录工具,文字使用不规范,给生活带来的麻烦是不可胜数的。举个例子,现在在各种经济往来中推行标准、格式化合同,以公平保护合同各方的利益,除了在合同条款方面规范,就是合同文字表述的规范,一个错字、一个病句,就能引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由不同的解释引起的利益争端不是频频发生吗?规范的意义不可轻视。 其实,简体字也好,繁体字也好,都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和文明成果的记录工具。简与繁都不是一朝一夕“一刀切”推行使用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为了使用的简便,书写的快速,在书写中简化一些汉字的笔画。那些约定俗成的被广泛使用不影响交流的,被确定下来进入汉字系统。所以说,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汉字,它们不是“有你无我”的。况且,一些文字的诞生之初就是“简体字”,笔画比较简省,如“天地人日月星”。被简化的,一定是笔画繁复书写不便者。所以说简化字出现有天然合理性。那些没有简化的笔画繁复的字也仍然“活”在我们日常文字交流中。这也是事实。 繁体字对于人类社会早期“形神兼备”的象形文字来说也是“简化字”,简与繁是对立的统一。把汉字的简与繁对立起来,非此及彼,是片面的看法。 文章作者: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