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礼记》阳门之介夫死——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
  阳门之介夫死①  ——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

  【原文】

  阳门之介夫死②,司城子罕入二哭之哀(3)。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二子罕哭之哀,而民衰,而民说⑤,殆不可伐也⑥!”

  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⑦。’虽微晋而已⑧,天下其孰能当之!”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下。②.阳门:宋国城门地名称。介夫:卫士。(3)司城:司空,六卿之一。④.觇(chan):侦探。⑤.说:同“悦”,高兴。⑥.殆:大概,恐怕。⑦.扶服:同“匍匐”,爬行。这里指尽力。⑧.微:不是。

  【译文】

  宋国的阳门有个卫士死了,司空子罕进城为他哭悼得很悲哀。晋国派到宋国得侦探回去向晋侯报告说:“宋国阳门得一个卫士死了,而子罕却哭得很伤心,百姓因感动而兴奋,恐怕不适合去讨伐宋国吧!”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个人真善于探察国情啊!《诗》中说:‘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虽然想攻打宋国得不止是晋国,但天下有哪个国家与宋国为敌呢?”

  【读解】

  有句成语叫做“同仇敌忾”,意思是说大家抱着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在这种时候贸然进攻,必然会遭到猛烈抵抗,得不到好果子吃。

  我们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时候被攻破地一方内部不团结,起了内讧,进攻起来就轻而易举。我们也知道延长避短,打击对手地薄弱环节。这是为了避免付出太大地代价而强行取胜。

  当敌手团结得像钢铁一样时,正面进攻,岂不是以硬碰硬,自讨苦吃。即使对手比较弱小,而一旦它团结一致,也难以对付。这当中得关键,是人心的问题。"士可杀而不可辱”,虽然弱小,决不屈服。这种气概足以惊天动地,更何况常人!所以,敌手的强大,不光是看它的实力,还得看它的士气和气概。进攻也是如此。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作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