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礼记》大学之教也——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
大学之教也①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②。不学操缦(3),不能安弦④;不学博依⑤,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⑥,不能安礼;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⑧,息焉游焉⑨。夫然,故安其学而来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⑩。《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⑾。”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3)操缦(man):学习弹奏杂乐。④.安弦:懂得音乐。⑤.博依:各种比喻⑥杂服:各种服饰。⑦.兴:重视。艺;指各种技艺。⑧.藏:怀抱⑨游:闲暇。⑩.辅:指朋友。⑾.孙:同“逊”,谦虚。务:必须来:到达。 【译文】 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以君子对于学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尚书·说命》中说:“谦虚恭谨,孜孜不倦,修行就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解】 贵族学校培养的政府官员,都是文官,肯定不会骑马打枪击剑。除了正常课业教授的圣贤经典之外,业余时间所学均为诗、书、琴、棋、画一类,目的在增加个人修养,、陶冶内在情操。不过,这并不是为了个体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做一个有别于“小人”的“君子”,做君子乃是为了统治小人、野人。 贵族学校的教育方法,显然是孔夫子“学而时习之”这一思想的具体化。它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心里都得牵挂着学业,不能有所怠慢和荒废。这种执着的精神,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主义实践特色。精诚所至,金石可镂。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学习的确需要恒心和毅力。悟性和天赋虽然也重要,但仅仅凭它们,恐怕很难学好课业。最主要的还得靠勤奋和执着的毅力。古人所说的“勤能补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文章作者: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