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将苑》腹心
  腹心

  【原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译文】

  身为将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耳目之人,就好比言人安静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个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没有不中毒身亡的。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勇敢、剽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解析】

  《腹心》一文,精辟地论述了将领统军必须有忠实骨干的道理,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多方论证,统军将领必须有足智多谋的人作“腹心”依靠,必须有能及时报告情况的人作“耳目”,以及坚决执行命令的人作“爪牙”,才能及时掌握全军情况,上下贯通,指挥有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这里作者提出必须有“腹心、耳目、爪牙”,并无贬意,应引起重视。

  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事例,人们都很熟悉。论两人的才干和武艺,刘邦是无法与项羽比的;论楚汉两军的实力,楚军也占绝对优势,且不说灭秦之前,就说灭秦之后楚汉逐鹿中原之初,项羽的楚军是40万人,而刘邦的汉军仅10万人。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项羽大败,乌江自刎;刘邦全胜,当了皇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关键就在“腹心”。刘邦得到了张良、萧何、陈平等一批杰出谋士,而且能完全信任他们,听从他们的计谋;得到了韩信这样杰出的帅才,并能放手让他去带兵征战;有周勃、樊哙等肯于效死命的悍勇大将。项羽本来有得力谋士范增,但项羽刚愎自用,后来又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再信任范增,致使范增伤心离去,项羽失了“腹心”,从此在斗智方面便处于下风;后来项羽在用兵上又一再出错,致使军兵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在对待彭越等其他各路义军上处理不当,树敌过多,腹背受敌;用将不当,曹咎在成皋大败。凡此种种,关键还是在于“腹心”,刘邦在这个问题上比项羽强。

  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可说是文武双全,善于用兵理政。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也离不开“腹心,耳目、爪牙”。当李世民陷入王世充万人重围之时,如不是尉迟恭舍命冲杀,他恐怕难于生还了。如果不是有一支由泰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率领的黑甲军英勇善战,李世民要取胜也不一定那么容易。在与建民、元吉的争斗中,如果没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谋划,没有尉迟恭奋勇驰救,李世民恐怕也难于登上龙位。在治理国家中,房、杜二人为相,魏征进谏,其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了。所以说,李世民能所向无敌,能成为一代明君、与他的得力而可信赖的“腹心、耳目、爪牙”是密不可分的。



文章作者: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