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颜氏家训》省事篇 一一七 以浅裁深怨诮滋生
  省事篇

  一一七、以浅裁深怨诮滋生

  【原文】

  前在修文令曹,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1],凡十馀人,纷纭累岁,内史牒付议官平[2]之,吾执论曰:“大抵诸儒所争,四分并减分[3]两家尔。历象之要,可以晷[4]景测之;今验其分至薄蚀[5],则四分疏而减分密,疏者则称政令有宽猛,运行致盈缩[6],非算之失也,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7],无灾祥也。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8]而违经。且议官所知,不能精于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9]所司,幸勿当[10]也。”举曹贵贱,咸以为然。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俗留连[11],强加考核。机杼既薄[12],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郝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注释】

  [1].关中:地名。指今陕西一带。太史:官名,掌历法。见《隋书、百官志》竟历:指争论历法。
  [2].内史:官名,掌民政,牒:公文。平:平议。即公正地论定是非曲直。
  [3].四分:指四分历。减分;指减分历。
  [4].晷:指日晷,测度日影以确定时刻的仪器。亦指兼测日月星等天象的仪器。晷景:日晷上晷表的投影。景,古影
  [5].分至:指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薄蚀:日月相掩食。
  [6].盈缩:也称赢缩。《汉书·天文志》:“岁星超舍而前为赢,退舍为缩。”
  [7].度: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8].任数:指顺应天数。
  [9].格令:律令。
  [10].当:判罪。
  [11].留连:舍不得离开。
  [12].机杼:胸臆。机杼既薄:指有关的知识能力欠缺。

  【译文】

  从前我在修文令曹时,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争论历法,共有十几个人,乱哄哄的争了好几年,内史下公文交付议官来评定是非。我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大抵各位学士所争论的,可分为四分律和减分律两家。历象的要点,是可以用日晷仪的影子来测量的。现在以此来检验两种历法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以及日食月食等现象,可以看出四分律比较疏略而减分律比较细密。疏略者就声称政令有宽大与严厉之别,天体的运行也相应会产生超前与滞后,这并不是历法计算的失误。细密者则说日月的运行虽然有快有慢,用正确的方法来推求,可以预先知道它们运行的度,并不存在什么灾祥之说。如果采用疏略的四分律,就可能隐藏奸邪而失去真实,如果采用细密的减分律,就可能顺应天数而违背经义。况且议官所懂得的历法知识,不可能精于论争的双方,以学识浅江的人去裁判学问深厚的人,怎能让人服气呢?既然这事不属于法律条令所掌管,就希望不要让我们来判决此事吧。”整个议曹的人不论地位高低,都认为我说得对。有一位礼官,却以这种谦让态度为耻,苦苦地不肯放手,想方设法对两种历法进行考核。他的有关知识修养又不足,无法实地进行测量,就反复去采访论争的双方,想借此看出其中的优劣,他们从早到晚地聚会评议。暑往寒来,不胜烦劳,由春至冬竟然无法判定,抱怨责难之声四起,这位礼官才红着脸告退,最后被内史所迫胁。这就是好名所招来的羞辱啊。

  【评语】

  能为之事,尽力而为理所应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非明智之举。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蛮干,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无所不能的是神而不是人。



文章作者: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