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一四四 病疥成疟此竟说也
  音辞篇

  一四四、病疥成疟此竟说也

  【原文】

  《左传》曰:“齐候阂[1],遂痁。”《说文》云:“痎,二日一发之疟。店,有热疟也。”案:齐候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乎故[2],为诸候忧也,今北方犹阂疟,音皆,而世间传本多以阂为疥,杜征南亦无解释[3],徐仙民音介[4],俗儒就为通云[5]:“病疥[6],令人恶寒,变而成疟。”此臆说也。疥癣小疾,何足可论,宁有患疥转作疟乎[7]?

  【注释】

  [1].见《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候疥,遂痎,扎颖达疏:“疥当为阂,阂是小疟,店是大疟。”齐候,指齐景公。
  [2].向宗鲁曰:“故”字疑当重,‘乎故’句绝。
  [3].杜征南:即杜预。字元凯,西晋人,位征南大将军,自称有《左传》癖。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4].徐仙民:即徐邈。见本篇“诗去有杕之杜”段注。
  [5].俗儒:浅陋迂腐的儒士。就:从。通:贯通。
  [6].疥:依颜氏此段文意,此“疥”字当理解为疥疮之意。
  [7].颜氏此说,段玉霞、郝懿行诸人有文驳之,详见王利器《集解》所引。

  【译文】

  《左传》说:“齐候阂,遂店。”《说文》说:“阂是两天发作一次的疟疾。痁是有热度的疟疾。”按:齐候的病,本来是两天发一次,较原来逐渐加重,所以成了诸候忧虑的事。现在北方仍然叫做痎疟,发音为“皆”。而世间的传本大多把“痎”写作“疥”,杜预也没有作解释。徐仙民注音作“介”,浅蒲的学者依照这个说法为之疏通说:“患了疥疮,使人产生畏寒的症状,就转变成了疟疾。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疥癣将这种小毛病,有什么值得说的,难道会有生疥疮而转变成疟疾的吗?

  【评语】

  不究原委,不假思考,望文生文,妄加猜测,不是读书人应持有的严肃态度,如此,岂不自欺欺人?



文章作者: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