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一五五 版本有异传抄有误
  音辞篇

  一五五、版本有异传抄有误

  【原文】

  应劭《风俗通》云[1]:“《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2],为人庸保[3],匿作于宋子[4],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5],伎痒[6],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徬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注释】

  [1].应劭: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臣西南)人,字仲远,献帝时,任泰山太守。著有《汉官仪》十卷、《风俗通义》三十卷。《风俗通》:即《风俗通义》。内容以考释议论名物、时俗为主。
  [2].高渐离:战国末年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时,他曾在易水边击筑送行。秦朝建立后,他刺杀秦始皇未遂,彼杀。
  [3].庸保:受雇而被役使的人。
  [4].宋子:县名。
  [5].筑:古代弦乐器名,形如琴,十三弦。
  [6].伎痒: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伎,通技。

  【译文】

  应劭的《风俗通义》说:“《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性,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按:所谓伎痒,就是怀有那种技艺很想表现,心痒难耐。因此,潘岳的《射雉赋》也说:”徒心烦而伎痒。”现在的《史记》“伎痒”二字都写作“徘徊”,或者写作“徬徨不能无出言”,这是因为世俗在传抄时写错了。

  【评语】

  书籍在传抄时(或其它原因)会发生失误,易导致以讹传讹,因此读书务须慎重,既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文章作者: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