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一五七 世俗有误林应为状 |
音辞篇 一五七、世俗有误林应为状 【原文】 《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1]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2],旁有铜涂[3]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4]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5]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6]、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7]。余被[8]敕写读之,与内史令[9]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注释】 [1].开皇:隋文帝年号。开皇二年为公元582年。 [2].权:称锤。 [3].铜涂(dù度)镌铭:镀铜的镌刻铭文。涂:以金饰物,后写作“镀”。所:量词。相当于“处”。 [4].黔首:百姓。 [5].状、绾:即前《史记》文中丞相隗林,玉绾。“啉”在此铭文中作、状”。 [6].法:规范,用如动词;则:准则,用如动词;壹:统一。歉疑:“歉”应作“嫌”。 [7].斯:李斯。时为秦左丞相。去疾:即冯去疾,时为秦右丞相。古隶:指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兼;全部;整个。 [8].被:受。敕:皇帝的诏书。 [9].内史令:职官名。 【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各种本子部写作山林的“林”字。隋文帝开皇二年五月,长安百姓掘得一个秦代的铁称锤,旁边有镀铜的镌刻铭文二处,其一处说:“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共四十字。其另一处说:“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共五十八字,有一个字磨灭,可见者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它的字体全部是古隶。我受皇帝的命令摹写认读它,并与内史令李德林进行核对,见到这两个称锤,现在官库里面;那上面“丞相状”的“状”字,乃是状貌的“状”,爿旁加犬;由此知道世俗写作“隗林”,是不对的,应当写作“隗状”。 【评语】 历史文物对考证文字,了解历史原貌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罪不容赦。 文章作者:颜之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