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一七二 文人好事改隈为緭
  音辞篇

  一七二、文人好事改隈为緭

  【原文】

  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緭’[1],是何等物?当作何音?”答曰:“案:《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2],’《音隐》[3]:‘坞瑰反。’即陆机所谓‘聚藻,叶如蓬’者也[4]。又郭璞注《三苍》亦云:‘蕴,藻之类也,细叶蓬茸生[5]。’然今水中有此物[6],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莙;又寸断五色丝,横著线股间绳之,以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于时当绀六色罽[7],作此莙以饰绲带[8],张敞因造系旁畏耳,宜作隈[9]。”

  【注释】

  [1].六色罽(jì计)緭(wēi威):“罽”为毡类毛织品。“六色”乃状其色彩斑斓。“緭”之义见下文。
  [2].莙:水藻名。今读音作君(jūn)。王利器曰:“君、威二字,古声近通用,如君姑亦作威姑,即其例证,故许慎读莙若威。”
  [3].《音隐》:即《说文音隐》。
  [4].陆机:字元恪。三国吴吴郡人。著有《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
  [5].蕴:即蕴藻。蕴,通“蕴”。
  [6].《太平御览》此句“然”字在上句”生”字上,译文。
  [7].绀(gān甘)呈红色的深青色。此处作“绀”,义不可通。《太平御览》作“绁”,缚的意思,较可通。
  [8].绲(gǔn滚)带:织带。
  [9].《续家训》“作”作“音”,译文从之。

  【译文】

  又有人问:“《东宫旧事》上面的‘六色罽緭’是什么东西?应当读作什么音?”我回答说,“按:《说文解字》说:‘莙,就是牛藻,读作”威”的音。’《说文音隐》注音为‘坞瑰反。’就是陆机所说的‘聚藻,叶子像蓬草’的那种东西。另外,郭璞注释的《三苍》也说,‘蕴,属藻类,细叶子像蓬草柔密地丛生着。’现在水中有这种东西,它的一节有几寸长,纤细如丝,缠绕成圆形,十分可爱,长有二三十节,人们仍然称它为莙。此外,把五色丝线剪断成一寸长,横放在几股线中间用绳子拴住,把它做得像莙草一样,用来装饰物品,就把它叫做。当时一定是要捆缚六色莙。就制作了这种莙来装饰绲带,张敞于是造了糸旁加畏的字,发音是隈。”

  【评语】

  汉字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存长期演变过程中趋于简化,以便于人们使用,但历史上一些好事文人,自恃才高,随意生造汉字,使一些文字更为繁复。为人们的使用制造障碍。目前乱用繁体字现象同上述现象不是同出一辙吗?



文章作者:颜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