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将苑》威令
  威令

  【原文】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贵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逆。

  【译文】

  将帅领兵能使自己指挥的百万大军,恭恭敬敬地接受命令,屏气凝神,稳而有序,不敢松懈,这是严格法令的结果。如果将帅不能刑赏部下,部下不知礼义,就是据有天下,尽占四海之内的财富,也难逃自我灭亡的命运,和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一样的下场。但是,如果将帅在领兵的时候,能以法令为赏罚的依据,部下是不敢违背将帅的命令的,就如孙武,穰苴这样善用法制的人领兵一样。可见,法令是不能轻视的,由法令而生的将帅的成势也不可以违抗。

  【解析】

  《威令》一文多方论证了从严治军问题,要求将领讲求法度,严肃军纪,让将上在军法面前“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一句话,威令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必须,而爱兵是得军心的必要,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上下同心,有统一意志的钢铁部队。

  从对《哀死》、《三宾》、《厉士》,《自勉》、《和人》、《将情》、《威令》等七篇文章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全面领会诸葛亮的治军思想和策略,领略诸葛亮的带兵诀窍。概括说来有这么几个要点:既讲从严治军,保证将领的统兵权威,更注重爱兵如己子,关怀、爱护、信任、正确使用部下,强调人和,尤其重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由此可见,诸葛亮主张建立深得将士拥护和爱戴的,上下同心,全军一致的将领权威。这个主张十分高明,这样的军队才真正是不可战胜的。

  诸葛亮在带兵中严于律己,堪称典范。在街亭一战中,战前他详细告诫马谡如何守街亭,并派王平一同前往,要求扎营后立即画地图送回。从指挥部署上看,诸葛亮本人并没有任何错误。诸葛亮深知,守住街亭,就抓住了关键,就能保证全军胜利。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派兵守街亭时,也只得叹服:“诸葛亮真是神人啊!”只是由于马稷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既不按诸葛亮的吩咐布兵,又不听王平的劝告,才造成街亭失守。但诸葛亮却十分自责没有听刘备的临终嘱咐,误用马谡酿成大错。诸葛亮一面忍痛斩了马谡,以正军纪、明赏罚,一面又主动承担责任,上表自请贬职三等,由丞相降为右将军。诸葛亮绝不文过饰非,因而更受将士们爱戴敬重。



文章作者: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