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将苑》综述 |
《将苑》综述 诸葛亮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但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军事理论,继承了《孙子》、《吴子》、《六韬》等著作所论述的军事思想,而且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在军事实践方面,更是大大超过了前人,在三国纷争的战场上,导演了一出又一出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战例,成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争相研究的珍贵资料,成为许多军事家学习的教材,而且成为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般的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在当今社会,更有众多中外实业家、事业家热心研究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把他的智谋运用于治国、治厂、经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使得诸葛亮的智慧闪耀出了新的光彩。 《将苑》是诸葛亮的军事论文集,是这位传奇式的、杰出超群的军事家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他天才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一生选将治军,用兵打仗经验的集粹,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学习、研究诸葛亮这些军事论文,运用其指导自己的实践,可以造就优秀的指挥员,卓越的军事家,活用诸葛亮的战略战术思想,同样可以造就杰出的政治家和企业家。 《将苑》共收录了五十篇文章,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来介绍分析。第一部分可以包括十五篇,主要是论述将领应具备的品质修养和军事素养,可以概括为力将之道;第二部分大致为三十五篇,主要论述治军原则,带兵用兵的战略战术,可以概括为用兵之道,除在前面各篇的简析中做了简要分析外,下面,我们再对五十篇文章做些综合分析介绍,并引用诸葛亮用兵的一些实例加以印证,以期帮助读者阅读分析。 一、为将之道 这一部分大致包括《兵权》、《逐恶》、《知人性》、《将材》、《将器》、《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将骄吝》、《将强》、《出师》、《择材》、《智用》、《不陈》等十五篇。这部分文章详尽地论述了作为军队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素养,包括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军事修养、知识才干等等。诸葛亮所提的内容和标准,是做为带兵的合格将领所必须具备的。这些内容和标准,既可以作为选拔将领,任用各级指挥人员的标准,也可以作为力将之人自我规范,自我修养的准则。诸葛亮所论述的这些问题,对于造就优秀的指挥人员,造就杰出的军事将领乃至各行各业的头领人物,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很值得逐篇加以分析评述。 二、用兵之道 这部分包括《将诫》、《戒备》、《习练》直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共三十五篇文章。这三十五篇文章都是论述治军和用兵之道的,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的战略战术思想,是诸葛亮军事文集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军事文献宝库中的奇葩。认真研读诸葛亮用兵之道的这三十五篇论著,可以清楚地看出,诸葛亮确非虚有其名,而是确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佩服他,研究他,效法他。在现代社会,活用他这些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去从事各种事业,也会大有裨益。这三十五篇文章。可大致分为“治军之道”、“用兵之术”和“敌情分析”三部分。下面分别加以介绍分析,以助读者思考。 (一)治军之道 这部分包括《将诫》、《戒备》、《习练》、《军蠹》、《腹心》、《谨候》、《机形》、《重刑》、《善将》等九篇,论述的是治理军队的方方面面,包括对部下的训练、使用、待遇等等,论述十分详尽,不乏真知的见和独到二处。 (二)用兵之术 从《审因》、《兵势》往下,直至《将情》、《威令》等二十二篇文章,都是论述用兵之道的。诸葛亮从带兵的诀窍、出兵的原则,到用兵的战术策略,直至将领的模范作用和对军队的节制问题,都作了详尽的论述,有其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更有其丰富的用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为将带兵者的优秀教材。 下面,我们对各篇论述作一些简要的评述,并结合诸葛亮创造的一些光辉战例加以分析,以期对人们有所助益。 (1)用兵的原则:《审因》、《胜败》,《假权》、《后应》等四篇,都是论述用兵原则的文章,论述了将领临战之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将领作出投入战斗的决断,制订作战方案以及战斗准备等方面很有参考价值。 (2)带兵的诀窍:《哀死》、《三宾》、《厉士》、《自勉》、《和人)、《将情》、《威令》等七篇文章都是论述带兵原则的,全面论述了识人、用人、待人、节制部队方面的各项问题。这些文章,不但有理论阐述,还介绍了许多具体办法。带兵将领,以至当今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首领人物,仔细研读,必将大有助益。 (3)战术策略:《便利》、《应机》、《揣能》等十篇文章集中论述指挥作战的战术策略,诸葛亮有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创造的一个个光辉战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十篇文章融汇着他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体现了他超卓的战术策略,实为诸葛亮军事文选中之精粹。 (三)敌情分析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分析敌情,提出对策的文章。可以把这四篇文章看作诸葛亮以其战略战术思想,制订战略决策的实例。诸葛亮在前面一系列文章中,对了解敌情,根据敌情采取不同对策已有详尽论述,总的主张是必须了解真情,做到对敌情了如指掌,并采取有效对策,方能取胜,从这四篇实际分析文章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敌情的分析十分高明,他不是一般地分析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而是结合社会。自然环境等特点,去分析这些民族的“本性”。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才是真知的见,针对这种本质特点制订对策,当然就易干正确有效了。从诸葛亮解决南蛮,两戎问题的实际成绩,更可证明其正确。诸葛亮《将苑》收录的前四十六篇文章是珍贵的军事论文,《南蛮》等 四篇则是运用的典范,是供后来借鉴的珍贵资料,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诸葛亮这位近乎神人的军事家,可算是难得的军事天才,他一生指挥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役战斗,创造了堪称典范的一个又一个光辉战例。自他出山以后,可算得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三国纷争的动乱年代,曹孟德、周瑜、司马懿等杰出的军事家,一个个,一次次败在他手中,无不对他敬畏佩服。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足以说明诸葛亮的神威:司马懿夜观天象,见一颗大星,红颜色,闪射光芒,有角,坠落蜀营,落了三次又再升起,隐隐约约有声音传来。司马懿大喜:“孔明死了!”立即传令出动人军追赶。忽然又生疑,怕孔明装死诱敌,司马懿终于不敢出兵。只派夏侯霸带几十名人马去探听消息。夏侯霸回报,蜀军已退,司马懿跌着脚说:“孔明真的死了!赶快追!”司马懿不顾夏侯霸劝阻,领着两个儿子,带兵杀奔五丈原,见蜀营无人,更是加紧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震天,只见蜀军又都返回,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旗上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又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这一下,司马懿吓得三魂出窍,大叫:“孔明还活着!我轻入重地,中他的计了”!”勒转马头就拼命逃跑。姜维又在背后大叫:“贼将别走!你中了我们丞相的计了!”众魏军更是吓得失魂落魄,把衣甲、头盔、兵器,统统扔了,拼着吃奶的力气逃跑,自相践踏,死的人无法计算。司马懿一口气跑了50多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他的马嚼环,叫:“都督别怕!”司马懿才用手摸着自己的头说:“我还有头吗?”二将告诉他蜀兵已退远了,他又喘息半天才定下神来,睁眼看清是夏侯霸和夏侯惠二人。于是和二人一起找小路奔回本寨,再派将领四出哨探。两天后,当他知道那个孔明原来只是一个木雕像时,司马懿更是感慨万端,“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这时,他领兵再追,哪还追得上呢?司马懿对众将说:“孔明已经死了,我们都可以高枕无忧了!”司马懿对诸葛亮真是生前怕得要命,死后吓得差点没命,怪不得蜀人说,“死诸葛亮能走生仲达!”不过,司马懿确实也从内心佩服诸葛亮,他一路上见诸葛亮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严整有法,不觉赞叹说:“真是天下奇才啊!” 【本文分页】[1] [2] [3] [4] 文章作者: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