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敢与美国正面刚,中国靠的究竟是什么?
  前些日子,蒋校长文章《我们正在和一个舆论走向分裂的美国打贸易战》中说到,如果我们能利用好美国分裂的舆论场,加剧他的分化,那么看似强大的美国,分化后的力量就力所未逮了。除此之外,把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发挥到极致,把自己能争取的所有力量统和好,那么中美力量实现逆转,指日可待。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第一次撬开了中华大帝国的大门。但是多个列强的多次侵略,未能瓜分中国而成他们的殖民地,残暴日本的侵略,也未能灭亡我中华。相比之下,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中华民族更是能从容应对。遍览世界,在列强打压下保住了自己的文明的,非洲有个埃塞俄比亚,不过想殖民他的是意大利,意大利不能成功那就不提也罢。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落后国家都没有顶住列强的殖民化,在美洲、在非洲、在亚洲。而在二战后的独立浪潮中,虽然多数国家摆脱了殖民化,却都未能成功实现工业化(韩国的工业化有美国扶植的因素),在摆脱被侵略殖民后能一跃而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就是中国了。

  这个原因一定内在于这个文明内部。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什么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因为这不仅是中共带领人民的反抗,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对外族入侵的反抗。中国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除了共产党的领导,还有老祖宗的底子,中国今天能顶住美国的打压,也是因为有这个底子。



  我们来说说这件事。

  我们过去学的历史,对新中国以前的历史有一个概括,那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换句话,在1840年以前,那就是封建社会。问题是这个概括未必对!但是这个概括深入人心,我上次的文章《中国人,挺起你的腰杆子!》谈中华文明,后台的评论中,有人还在提中国以前是个封建国家,甚至我上次提到中华文明时,有一句话:“中国不但是一个大帝国,而且不是一个封建大帝国”,发文的小编手一滑,把那个“不”字删掉了。

  不过马克思提到过“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角斗中被打垮。”他当然没说不是封建大帝国,但他承认这是一个大帝国。



  为什么要说中国自秦以后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大帝国,这与说是封建社会有什么不同吗?有很大的不同。当然,都处于农业社会,基本生产力都一样,但是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还是很明显,我们分别说一下。

  大帝国(郡县制)是比封建社会更高一级的农业国社会体制,因为没有贵族这一阶层。贵族是剥削,地主也是剥削,有什么不同吗?很不同。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离开我们2000多年了,除了书上的概念,我们已经没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周天子与贵族共有天下,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社会动乱不停。别看历史上把周朝说得多好,看一组数字就行了。周朝立国,靠的是“八百诸侯”,当然当年“诸侯”规模较小,有的诸侯可能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这八百诸侯到了东周就打的只有100多个诸侯国了。再经过春秋战国一系列兼并,秦国一统天下。欧洲其实也差不多,著名的有英法的百年战争,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其实与中国的战国时代差不多。



  换一个角度,我们聊聊国军和共军。国军的结构就有点像封建制,常凯申先生号称总司令,其实不过是个共主,他手中真正能掌握的只有黄埔系,其他军阀表面服从常凯申先生,打起仗来还是要保护自己实力和地盘的。把军队和地盘换成社会表达,那常凯申管的黄埔系和江浙就是共主控制下的王畿,各军阀及其所占地盘那就是诸侯。

  因此常凯申政令不出黄埔系所能控制的地盘,其他军阀为扩展自己的实力时不时打打仗,什么蒋冯阎李大战中原,也有联合起来把常凯申先生逼下野的事情。遇上外敌了,常凯申嘴上讲大义,实际上把地方军阀的部队顶在前面,实为“削藩”;地方军阀也不傻呀,没了实力,或丢了地盘,那就完逑,于是就出工不出力。结果张灵甫没了。



  共军的结构类比为大帝国结构,上下组织结构清晰,全军服从一个中央,“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该上的时候谁也不能保存实力,该赏的时候,“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就叫“百代犹行秦政治”。

  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是这基本可以反映出封建社会共主和诸侯的关系,和大帝国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难看出,大帝国的政体优于封建制的政体,和现代多数共和制政体结构上有类同之处。欧洲由于小国林立,缺少了这一阶段,欧洲的拿破仑、希特勒希望一统欧洲都成为梦想。带来的问题是,欧洲对大帝国的治理,对统一意识形态的理解,那就差了一个档次。相较之下,倒是美国对大帝国的治理有些体会。



  大帝国的治理和封建社会的治理有什么不同吗?

  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就是儒教。有人说,那是儒学,不能称之为儒教,那是太拘泥于只有神教才能成为教了。一门学问那只是学问,当学问上升为一国的意识形态时,称之为“教”也没什么不妥。



  再用比喻开路吧。现代大企业光用一般的企业管理是很难管好的。现代化大企业的人员散布在世界各地,仅凭指令管理效果会很差。能做得好的企业都极为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你去看看任正非的讲话,很少讲到具体的管理问题,基本都是在提倡一种企业文化。当你把一种企业文化成功的灌注在员工脑子里以后,企业管理就变得顺畅有效。

  国家其实也是如此,尤其是大国,要管理好就得借助一种意识形态。所谓纲举目张,当这种意识形态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后,国家的管理才能顺畅。这种意识形态不能光是空口提倡,要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相关惩罚。中国的科举制不但是一种很好的选官制度,而且科举选题均从儒学典籍中来,这也对儒教作为一种国教有极大的强化作用。这种以教化为主的统治我们也称之为“王道”。



  当然对一个巨大的帝国,也不是光提倡一种意识形态就行了。中国人很有包容性,儒教为干,法家为骨,偶尔也来点道家的无为而治,佛教提供一点精神鸡汤。在中国民间,儒道释也常常共存。比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三家领军人物共处一室,接受拜祭。



  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国诸子百家学说,和欧洲一神教对比有何差异呢?

  欧洲一神教不也是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吗?这可不好说。王权、贵族权力和神权总在争夺最高权力。欧洲神权并不满足去辅助王权,倒是很长一段时间凌驾于王权之上。中世纪末期,王权开始夺回权力。直到工业化发动后,世俗权力才占了上风。但是神权并非是治国的辅助,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欧洲既没走到大帝国的阶段,也缺少统一的意识形态治国的经验,因此他们常行的是“霸道”。

  西方开始懂得利用统一的意识形态治国,应该始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对人权、法治、自由的探讨,然后二战后美国加上“民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终于修补成“普世价值”。也就是说,在近现代的时候,西方才出现了用统一的意识形态治国的好处。明了不等于善用,我们看到这才二十多年,西方又恢复了“本性”,用暴力对外推行“普世价值”,其实是把价值观治国当做遮羞布了。而对内,又一根筋的理解价值观治国,成为“政治正确”的标尺,算是学着用统一意识形态治国的幼儿园阶段,造成各国内部观念的撕裂。



  正是因为欧洲直接由封建社会跨入工业文明,封建残余保留的特别多,喜欢用拳头说话就是显例,不善用意识形态治国也是明证。

  其实在中国,利用意识形态治国也是有几百年的转化沉淀过程的。正因为在上层精英中逐步倡导以儒学作为主流意识,汉代以后,“有叛国而无叛郡”,意思是官吏由上级任命,因此在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时,没有郡县叛乱的。而在唐代,节度使大权独揽,最后安禄山叛乱,也有不少节度使跟着叛乱,但是“有叛将而无叛州”,表明郡县制在国家稳定上的成功。要知道在叛乱的情况下,国家很难对各郡县下达政令,各郡县还能忠于中央,管治属地,凭的就是这种体制和统一的意识形态。



  这样运行2000年之久,一种统一的意识,儒学的浸润,已经深入各级官吏头脑,几乎形成一种基因了。一个证据就是,清末民国初,多少军阀顺势造了清王朝的反,他们个个手握军权且具有地盘,不少人有野心,但是没人敢公开割据裂土的,都得奉民国的正朔,否则立刻不得人心。

  共产党则把这种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自豪和强烈的国家意识灌输到全民。由于老祖宗的积淀和共产党的努力,中国的统一和对中华文明灿烂的自豪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它足以起到团结国人共度时艰的作用。所以本文开篇说道,我们能顶住美国的打压,除了党的领导,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使我们这个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反思中,有人指责大帝国阶段,一是长期的专制制度,造成向资本主义转型困难;二是长期的帝国政治,形成了“超稳定结构”,使得向资本主义转型困难。现在回头看,这个反思很成问题。为什么要把未能发展的责任一股脑推给古人呢?而且这七十年的发展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超稳定结构”,只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只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努力奋斗,这不也追赶上来了吗?



  欧洲跳过了大帝国阶段直接进入工业文明,这倒是必然,因为小国林立,彼此实力差别不大。而封建阶段和大帝国阶段,对应的都是农业文明的生产力,区别在于为了提高生产力,大帝国打掉了一个贵族阶层,直接以官僚阶层取代,提高了帝国的统一政令的管理能力。欧洲缺了这个阶段,就缺了大国的胸襟及眼界,以及大国利用意识形态治理国家的长期实践。

  有人反对,你看欧洲用“普世价值”不也治理的很好?

  不过这可真不香。“普世价值”的概括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成型,才玩了不到三十年已经千疮百孔了。从依靠暴力到价值观治国,这个转型没个百八十年是玩不好的。美国疯狂扩张成了一个大国,具备了一定的大国胸襟及眼界,有点明白有一个价值观的重要,但是缺了历史的积淀,遇到大变局的关头,也还是懵了头。



  所以总结一句话: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2000多年大帝国的文明陶冶,还真不是那些只有几百年封建史和200多年资本主义历史的国家能打垮的。

  倒是不管资本主义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根植于工业文明中的。中华文明和工业文明中的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与原文明的“天下为公”、“和而不同”、“民为贵”、“不患寡而患不均”结合,其间的化学反应还真难说清。

  道可道,非常道!




文章作者:蒋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