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释迦牟尼佛成佛全历程(图) |
十六、老师教学 悉达多太子越长相貌越奇伟,天资十分聪慧,父亲净饭王期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太子七岁开始学习当时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到12岁太子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学术,即五明和四吠陀。 图为悉达多太子读“吠陀”,坐在正中头部有光环的为太子,左侧是老师毗奢密多罗,太子手中拿的是用贝叶写成的吠陀经。贝叶是印度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过后可以代纸用,古印度人多用来写佛经,后称贝叶经,我国僧人曾从印度带回古代用贝叶写成的《妙法莲花经》。 ![]() 十七、比武冠军 太子从12岁起开始练习武术,很快就练成了一个骑马、射箭、击剑,并通达兵法的能手。 净饭王举行了一次武艺竞赛大会,释迦族的王子们都参加比赛,悉达多太子骑射出众,夺得冠军。 在竞赛时,太子堂弟提婆达多,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弟弟难陀也一箭射穿三鼓,轮到太子时,他嫌弓力太弱,令到武库取出祖传良弓,牵挽平胸,一箭射去,穿过七个铁鼓,四周观众,欢呼喝彩,鼓掌若雷,净饭王骄傲地微笑了。 图中悉达多太子比武获冠军。 ![]() 十八、结婚大典 净饭王发觉自己的儿子对人世间的苦难情景思虑太重,深怕太子产生厌世出家念头,就为他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宫殿(称三时殿),上百名美丽少女为太子歌舞。在太子16岁时,为他娶了他的表妹耶输陀罗公主为妃子,企图从生活的享乐上束缚太子,让他放纵情欲,沉迷娱乐,但是这一切并未能引起悉达多太子的兴趣,反而使他感到很厌烦,更引起他深远的思考:人世间有数不尽的苦痛和忧虑都未能解决,一味的追求享乐就能解脱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享乐又能到几时呢?因此,他经常独自到幽静的树林和河边去散步思考。 图中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公主举行结婚大典。 ![]() 十九、太子出游 世间凡是做父亲的,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怕自己的儿子贪图享乐,放纵情欲,可是净饭王却怕太子清心寡欲,产生厌世出家的念头,因此除了为太子修建豪华的宫殿,为太子娶了美丽的妻子外,还时刻关心太子情绪的变化,净饭王发现太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喧骚烦嚣时,就让太子坐马车去游玩,并告诉驾车的驭者,名叫车匿,要带太子到欢乐和有美丽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是,悉达多太子喜欢幽静的环境,他叫驾车者把他带到城外去。 ![]() 二十、太子游四门 悉达多太子乘马车出城,他刚来到京城的东门,就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行走艰难还不断呻吟的老人,悉达多太子想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啊!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潇洒,壮年时精力充沛,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了,太子心情难过,就叫车匿调转马车回宫了。 又一日,太子驱车向京城南门走来,出城不久,又见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他边走边痛苦地呻吟着,太子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遭受多少次疾病的痛苦,真是难以想象啊!又闷闷不乐回宫了。 图中的壁画:右侧是太子见到老人,左侧是太子见到病人。 ![]() 【本文分页】[1] [2] [3] [4] [5] [6] [7] 文章作者: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