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百战奇法》第一卷 计战 谋战 间战 选战 步战 骑战 舟战 车战 信战 教战
  信战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①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②。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④,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注释】①.信则不欺:语出《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意思是,为将帅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②.十二更下,在者八万: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留守阵地的只有八万人。③.幡兵:幡,同“旛”,旌旗;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④.得原失信: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秋时,晋文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有侦察人员从围城中出,向晋文公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国家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于是,退兵三十里,而原国也归降了。

  教战

  凡欲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①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②战国时,魏将吴起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注释】①.备谙:万全(或全面)熟悉(或熟记)。②.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意思是,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



【本文分页】[1][2][3][4][5]

文章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