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百战奇法》第四卷 斥战 泽战 争战 地战 山战 谷战 攻战 守战 先战 后战
  攻战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①三国魏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野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经日,水必向尽②,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③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④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注释】①.可胜者,攻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意思是,敌人有可能被我战胜的时候,就要果断进攻。②.若淹留经日,水必向尽:若停留数日,上涨的江水必然退尽。经日,数日。③.不移时:不用多长时间。④.侵晨:天刚亮。

  守战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①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以周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率兵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②,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③,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悉平。

  【注释】①.知不可胜,则守:语出《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者,守也。”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力量尚未达道足以立即战胜敌人的时侯,就要采取防御作战以消耗和疲惫敌人。②.守便宜:坚守不出的战略有利。③.东南陬:东南角。陬,意同隅,角落。



【本文分页】[1][2][3][4][5]

文章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