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百战奇法》第五卷 奇战 正战 虚战 实战 轻战 重战 利战 害战 安战 危战
  利战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①春秋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注释】①.利而诱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于贪婪好利的敌人,就用小利引诱之。

  害战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①唐时,朔方军总管沙吁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②悉兵西击突骑施③,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贼虏]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堠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注释】①.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使敌人不能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由于我制造困难妨害它的结果。②.默啜:亦作“墨啜”。东突厥可汗,亦即阿波干可汗,名环。自唐武后至玄宗间,屡扰边境,四出扩张,拓地万余里,有兵四十万,成为颉利可汗之后最强盛的时代。③.突骑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逐渐强大,建政权于碎叶川(位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之楚河流域),统治地区至伊丽水(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本文分页】[1][2][3][4][5]

文章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