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百战奇法》第七卷 挑战 致战 远战 近战 水战 火战 缓战 速战 整战 乱战 |
缓战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②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③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④,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⑤,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注释】①.距堙:古代在攻城作战中环城而堆筑的土山,以为窥察敌人城内情况或登城之用。②.羁縻:犹言束缚,牵制;这里可作“围困”解。③.其徐如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军队行动舒缓从容时,就像树林一样森严。徐,舒缓从容。④.十围五攻: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⑤.戮力:努力,尽力。 速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①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②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 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注释】①.兵贵拙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兵闻拙速。”意思是,用兵可贵的是,宁肯指挥苯拙但求速胜。②.促:通“趋”,急速之意。 【本文分页】[1] [2] [3] [4] [5] 文章作者: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