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伤寒杂病论》辨疟病脉证并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也。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本文分页】[1][2][3]

文章作者: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