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中国军人为什么“有血性”? |
胜利者难得的清醒 不过,如果我们对这一时刻的毛泽东的表情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位伟人在举国欢庆之际,脸上似乎没有太多的喜悦,反倒显出几分凝重。这凝重里既有清醒,也有忧思。所以,他才会告诫全党,也告诫全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 对毛泽东和他亲手缔造的新中国来说,炮火硝烟的战争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但来自其他战线的看不见的战争,也许即将拉开序幕。对此,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有清醒的估计和认识。 事实证明,这份对胜利者来说难得的清醒,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对这份清醒最好的注解,不是来自我们内部哪个有远见人士的呼吁,而是来自一位美国政客临终前的预言:“我们只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红色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这位政客的名字叫杜勒斯。他说这话时,东西方两种力量在战场之外的看不见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到今天,这一较量已持续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过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而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我们亲眼见证了曾经是我们榜样的国家——前苏联的崩溃。一个庞大国家的消亡,肯定会有种种说得清楚或说不清楚的因素。每一种因素都会在它该发生作用的时候发生作用。其中,有一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那就是苏联崩溃前,弥漫在苏联人心中那曾经如火炬般燃烧的激情的消退、理想的幻灭和意志的沉沦! 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来说,当支撑它的信念和意志开始消退时,失败也就为期不远了。令人惋叹的是,苏联的瓦解,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国运走到了尽头,而是其领导人在对手的价值观面前打出了白旗,而苏联人精神的“大堤”,也就从那一刻起,由大堤上的一个小小的蚁穴迅速地一溃千里!从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第一次握手,到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垂落,中间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 对此,美国学者福山在欢呼这是西方价值观胜利的同时,曾意味深长地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历史的终结”。言外之意,资本主义及其价值观将是人类历史最后的终结者。 始终保持对伟大愿景的向往 历史的考验再度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她的军队身上,是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延续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还是像我们的邻居“老大哥”那样,亮起白旗,让自己的国家沦落为二三流国家,让自己的军队沦落为二三流的军队? 在历史的转折点而不是终结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也毫不迟疑地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我们自己也不曾走过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之所以走这条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博大的胸襟,她善于观察他人、反思自己,她号召解放思想,但又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从来就不曾低下过自己骄傲的头颅,那就是她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和信念的坚定,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动摇过自己对人类未来伟大理想的选择。 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摸索前行的中国来说,这种坚定和自信,才是最重要、最可贵的品质。而中国共产党人和她的军队,从来就不缺少这种品质。 正是这种品质,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时,也不曾片刻迷失方向。因为他们懂得,眼下他们正在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早在152年前,卡尔·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出了她令人神往的轮廓。 对这一伟大远景的向往,构成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几代中国军人的共同信念和理想。 决定未来的较量:能否让信念比对手更坚定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风光一时,人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在谈到正在崛起的中国时,曾颇为不屑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不用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她只会为这个世界提供产品,而不会提供任何新的思想。”这段话既反映出她在中英香港问题上谈判失败后的气急败坏,又折射出西方的政治人物面对其他肤色,其他国家,其他价值取向人群的傲慢。 这位“铁娘子”的预言注定要落空。历史终将证明,能够让一个千年沉沦的文明古国重新复苏的民族,她在任何方面的创造性,都是不容低估的。在这一点上,法国皇帝拿破仑倒是更有先见之明。他在200多年前就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千万不要让它醒过来。因为它一旦醒来,就会震动世界。” 今天,中国正以她“和平崛起”的姿态开始震动这个世界。但是,一个国家可以“和平崛起”,这个国家的军队,却不能仅仅以一只“和平鸽”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当这个世界的某些支配性力量通过推进全球化的浪潮,使国家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当中国的发展及国家利益,与地球上某一能源、资源产地变得日益相关,当中国周边的态势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变得日益复杂时,党、国家和人民,不可能不对这支军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在所有这些要求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求她信念坚定。没有比对手坚定的信念,其他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今天,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的那场较量仍在继续。引人注目的是,较量的主战场,正日渐从硬实力的较量向软实力较量的层面转移。因为今天,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阻挡一个GDP全球第二、发展速度全球第一的国家,满怀信心地向她的既定目标迈进。 历史的天平,正在向这个千年复兴的民族和国家倾斜。历史的脚步,也正踩在最后的底线上,那就是,一切的较量都归结为价值观的较量,而一切的胜利,都将最后表现为价值观的胜利。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乔良) 本文刊于《国防参考》杂志第22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本文分页】[1] [2] [3] [4] 文章作者:乔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