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口诀、..
  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
中国年号列表
  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元..
吉祥画、龙凤呈祥、八仙过..
  吉祥画系列传说   中国..
生活中常说的词语(成语)知识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
中华民族
  1、中华民族概念提出  ..
《二十四孝》图文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民俗占卜:占犬嚎法(仅供参..
  占犬嚎法(以忽闻狗叫、喇叭..
民俗占卜:占斧鸣法(仅供参..
  占斧鸣法(以锅、鼎、水壶相..
民俗占卜:占衣留法(仅供参..
  占衣留法(以行动时衣裳被物..
中国年号列表
  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元..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图)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车公灵签(在线抽签.Flash版)
【车公灵签】据载大慈大悲的观世..
 文 章 信 息
万村、万姓、万家人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文化·历史 / 华夏文化〗〖阅读选项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
    
    据《姓纂》和《姓氏考略》记载,最早的一支万姓人氏源自芮伯万,芮伯万是周朝的一个诸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
    
    另一支万姓人氏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裔孙毕万,而毕万的子孙后来也是采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人氏,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黄帝的姬姓后人。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万村,居住着一支万姓人氏,他们的祖先是晋朝的时候从陕西扶风县迁到这里来的,至今已在此繁衍了1600多年。
    
    万姓后裔万汝楫:我们桃花潭万姓的始祖是在陕西,始祖的名字叫万修,他住在扶风县,由陕西的扶风县迁到江苏。到我们桃花潭来的始祖名叫万鹏举,十六世祖万鹏举,他看到桃花潭的风景很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所以我们的祖先万鹏举就选择在这个地方落居了,居住在这里,我们一直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已经有46代了。为什么叫万村,因为以前姓万的来到此地最早,这里没有其它的人,没有其它的姓。我们万村人口在那个时候人员比较多,一直到现在,还有100多户,人口有500多人,我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人。
    
    从晋朝开始到唐朝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万姓人氏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他们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勤俭持家的家训,和睦相处的民风却远近闻名,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对这里万姓人家的古朴家风也有耳闻,从而为万村的万姓后人留下了很多引以为豪的故事。
    
    万姓后裔万石伟:这个义门的来源是唐代的时候(贞观5年),我们的祖先从万晏到万崇光5代,五世同堂,和睦相处,家风朴素,从而得到当时皇帝(李世民)的旌表。现在这个义门是我们万村的标志,也是我们万村人的荣耀和骄傲,现在我们村里办大事、婚事,都从这个大门里面进出,以表示很光荣,荣耀的很。
    
    自古山清水秀文人多。万村的万姓人家,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文人雅士,万钜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汪伦修书一封,邀大诗人李白到桃花潭来游玩的时候,万姓人家也是热情相待。
    
    万姓后裔万汝楫:李白到这里来,我们祖先万钜就带他游玩,他看到这里风景很好,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万家酒店实际上就是我们姓万的一家人开的酒店,所以就叫万家酒店。那个时候,很多人到这里来,都到万家酒店去饮酒、吟诗。
    
    扶风会馆是当时万村人议事、聚会、接待客人的地方,当年李白来桃花潭游玩时,也曾在这里与万钜、汪伦等人吟诗作赋,高谈阔论,万家人的热情与豪爽,也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写下了很多诗句称赞这里的万姓人氏。
    
    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万姓名人是万章。万章是孟子的学生,在《孟子》一书中就记载有万章问孝的故事,而这篇文章就是以万章的名字为篇名的,从这一点上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万姓人氏就已从其发源地迁徙到了山东境内,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万姓人氏又先后向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播迁。自唐朝开始,万姓人氏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逐浙增多,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见于史料记载的万姓人物大部分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到明朝的时候,万姓人氏在江南和福建沿海一带已发展成为大户人家。
    
    提示:
    
    万姓起源于周朝末期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
    
    历史上的万姓名人有万章万修万齐融万元古等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5-10-09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