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的..
《千字文》原文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渔樵问对》原文 译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
《帝范》阅武第十一
兵征凶,圣人万不得已而用之:征..
《礼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
《汉语成语》上篇:兹 真 兼..
【兹事体大】 此事重大。语出..
《近思录》卷一·道体
1、濂溪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
《菜根谭》应酬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
《虎钤经》卷六
水战第四十八 凡水战之具,船..
《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事上卷第二 【原文】为上者..
《中庸》简介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
《素女经》原文
  【原文】   黄帝问素..
 文 章 信 息
《脉经》卷七 病可下证第七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脉经〗〖阅读选项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

  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沉,必先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证。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即和。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属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续在,其脉微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此热在下焦,少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

  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此为血,当之下,属抵当丸证。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其身无热,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属茵陈蒿汤。

  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坚大便必黑,属抵当汤证。汗出而谵语,有躁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坚耳,属承气汤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此为表解里未和,属十枣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仁承气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满,属茵陈蒿汤证。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属大柴胡汤证。

  但结胸,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头微汗出,与大陷胸汤。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坚,与大陷胸汤。

  阳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坚,坚者必谵语,属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下而心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其体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此者,其外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坚,属承气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满大而不大便者,属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属承气汤。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属承气汤证。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承气汤。

文章作者:晋·王叔和  更新日期:2005-12-07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上下篇章 ·《脉经》卷七 病不可下证第六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可温证第九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不可炙证第十2005-12-07
相关文章 ·《脉经》卷六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2005-12-07
·《脉经》卷六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2005-12-07
·《脉经》卷六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2005-12-07
·《脉经》卷六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2005-12-07
·《脉经》卷七 病可水证第十五2005-12-07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