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是让..
我一直有每天看书的习惯,即..
没有努力过的人,不配谈运气
之前,我开过一间自己的摄..
真正的出路,是走出自己内..
前段时间,朋友小琳打来电..
不害怕改变,才是给自己最..
1 前几天,有个新婚不久..
用多长时间,可以成为一个..
1 一年时间能不能改变一..
你对人生将就,人生也会对..
  1   前几天和朋友去..
穷也能布施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
铅笔与人生
  铅笔在面世之前,有智者给..
让懂你的人爱你
  人世间,那些彼此折磨得最..
写给未婚的女孩,希望看到..
  一个31岁结婚的女士写的,..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深到骨子里的成熟,是不要..
1 看杂志的时候,被一篇文章..
管理好自己,是一个人的真..
人生,其实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
成熟的人,从不说这三句话
1 一是,不说怨天尤人的话。 ..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看他..
1 最近,一条有关成年人交友..
“一夜情”之倾情故事:“..
  一个偶像的破碎   方..
穷也能布施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
 文 章 信 息
心理救助,需要细致和持久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故事 / 哲理故事〗〖阅读选项
  灾难,不只在来临的那一瞬间带给人身体伤害,也会在幸存者心灵深处留下巨大创痛。废墟之上重建故乡,不仅意味着房屋的重建、生产与生活的恢复,更意味着抚平心灵伤口。而后者,需要我们更为广泛持久和深入细致的努力。

  从汶川地震发生之时起,心理干预就迅速成为灾后救援的内容。我们看到,卫生部组派的危机干预小组和来自各地的心理救援专家与医护人员一同在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前线,随着灾后救助的不断深入,来自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心理干预在不断增加,心理疏导也成为灾后复课的孩子们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可在灾难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后遗症面前,同我们在生命救助和物质建设上的投入相比,我们在精神安抚和心理干预上的努力尚有拓展和深入的必要。

  汶川震后,很多细心观众从电视播报的画面中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被从瓦砾中营救出来的孩子,大多并没有哭喊,他们表情麻木、迟滞,似乎对外界失去反应能力,这种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一些幸存的成年人身上——给每一个受灾者以心灵上的关注和抚慰,无疑是当前救助中的一个重点。

  大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但灾后的心理干预,不能只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因此,让每一个参与救援的人都担负起精神抚慰的责任,让我们在分发每一份食物,搭建每一个帐篷,做每一次护理的时候,不仅将受灾者简单视为救助的对象,不仅基于其生存的必需,更重其心理的愈合,更具人性的考量,做更为细致而深入的付出,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受灾群众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08-05-24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