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
《商君书》更法第一
  更法第一   孝公平画,..
《张子正蒙》乾稱篇第十七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
《帝范》君体第一
帝者,天之一名。以形体谓之天,以..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王..
《传习录》简介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
 文 章 信 息
《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伤寒杂病论〗〖阅读选项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栝蒌根四两黄连三两牡丹皮四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知母四两黄连三两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石膏半斤碎(棉裹)黄连三两黄芩四两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黄芩三两地黄四两牡丹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三两黄芩三两栀子十四枚(劈)牡丹三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本文分页】[1][2][3]
文章作者:张仲景  更新日期:2011-01-02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上下篇章 ·《伤寒杂病论》伤寒例第四2011-01-02
·《伤寒杂病论》伤暑脉证并治第七2011-01-02
·《伤寒杂病论》湿病脉证并治第九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011-01-02
相关文章 ·《伤寒杂病论》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2011-01-02
·《伤寒杂病论》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2011-01-02
·《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011-01-02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