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近思录〗〖阅读选项〗 |
《近思录》是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一部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近思录》一书,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
背景介绍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
“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
文章标签:国学典籍 近思录 朱熹 吕祖谦 |
文章作者:宋·朱熹,吕祖谦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3-10-21 |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