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所记录..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的..
《千字文》原文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渔樵问对》原文 译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
《帝范》阅武第十一
兵征凶,圣人万不得已而用之:征..
《礼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
《汉语成语》上篇:兹 真 兼..
【兹事体大】 此事重大。语出..
《近思录》卷一·道体
1、濂溪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
《菜根谭》应酬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
《虎钤经》卷六
水战第四十八 凡水战之具,船..
《罗织经》事上卷第二
事上卷第二 【原文】为上者..
《中庸》简介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
《素女经》原文
  【原文】   黄帝问素..
 文 章 信 息
《张子正蒙》简介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张子正蒙〗〖阅读选项
  《正蒙》,一名《张子正蒙》,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明理学史上不可绕开的人物。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亡佚了,庆幸的是,《正蒙》一书作为他最重要的作品却被保存了下来,实为后人的福分。约成书于熙宁九年(1076)。《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张载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张载《正蒙》一书为其晚年定论之作,完全彰显他的理论全貌,历来著述不少,王船山即著《张子正蒙注》,基本上完全继承并发展张载的气论哲学体系,船山学堪称中国儒学史上最后且最大之一家,其思辨力深隧,思想特色鲜明至极,他诠释全书,视《正蒙》为儒学立论养分之来源,可见该书在哲学理论建构上的深度与强度。

  张载著《正蒙》的主要目的,是用儒家学说批判佛、道思想,建立气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他在《正蒙》中以《易传》为根据,论证了物质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批判了佛教“以心法起灭天地”、“诬天地日月为幻妄”及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世界观的高度揭示了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质。《正蒙》提出的 “一物两体”思想, 对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蒙》一书所奠定的气一元论哲学,开辟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戴震等都继承和发挥了《正蒙》的思想。

  《东铭》和《西铭》原是张载写在书房双牖上的两段铭文,称为《砭愚》和《订顽》,后经程颐提议改为《东铭》和《西铭》,编入《正蒙》。《西铭》宣扬儒家的“仁孝”思想,受到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推崇,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张载逝世后,《正蒙》一书由其门人苏炳“离其书为十七篇”,分《太和》《参两》《天道》《神化》《乾称》等篇目,刻印流传,关中一带几至“家弦户诵”。现存最早版本见于宋本《诸儒鸣道集》中。《正蒙》注解较多,以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最为著名,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校点本。比较好的诠译有周赟著《正蒙》诠译。

文章标签:国学典籍  张子正蒙  张载  
文章作者:宋·张载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3-10-21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上下篇章 ·《张子正蒙》正蒙蘇昺序2023-10-21
·《张子正蒙》太和篇第一2023-10-21
·《张子正蒙》參兩萹第二2023-10-21
相关文章 ·《近思录》卷十·政事2023-10-21
·《近思录》卷十一·教学2023-10-21
·《近思录》卷十二·警戒2023-10-21
·《近思录》卷十三·异端2023-10-21
·《近思录》卷十四·圣贤2023-10-21
·《近思录》朱熹后序2023-10-21
相关软件 ·BookGet V1.2.2(数字古籍图书下载工具)2023-09-20
·国学精选 V2.0.5(国学迷,四库全书)2025-07-29
·国学大师之《四库全书》 V2.0.52025-07-29
·国学大师之《二十四史+野史+资治通鉴》 V2.0.52025-07-29
·汉字宝典 V3.6(汉语字典/词典)2025-07-29
·中医大辞典 V1.52025-07-29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