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文化·历史 / 未分类的〗〖阅读选项〗 |
|
简介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为汉武帝首创。后来日本、越南、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改元
中国的纪年,在汉武帝之前,只有年数,比如周赧王二年。从汉文帝开始实行改元。有的时候就把汉文帝前元和后元称为中国最早的年号。但是这只是纪年方面的改进,不具备年号的真正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是指南宋端宗继位,改年号为景炎。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前后改元达十八次。
新的国君继位时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号,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只有一个例外是明英宗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
改元后在位最短的国君:秦孝文王(3天) 改元后在位最长的国君:周赧王(59年) 改元后在位最短的皇帝:金 完颜承麟(不到1天) 改元后在位最长的皇帝:清 康熙帝(61年)
武帝创建年号 发生时间:公元前113年 所属年代:汉代 事件介绍: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以前帝王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国号年号钱
古钱币术语。集国号、年号于一体的钱。如东晋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所铸“大夏真兴”钱,其后辽天祚帝天庆年间铸“大辽天庆”,及至清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大清咸丰通宝”,均为国号年号并铸钱。
|
文章作者:未知 更新日期:2010-04-23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