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礼记》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礼记〗〖阅读选项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②。公子重耳谓之曰③:“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④?”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⑤。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⑥?”使人辞于狐突曰⑦:“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⑧,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⑨。伯氏苟出而图吾君⑩,申生受赐而死⑾。”再拜稽首⑿,乃卒⒀。是以为恭世子也⒁。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上。“檀弓”是前首人物的姓名,编者用作篇名。全篇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讨论丧礼的言论,富有文学色彩,风格独特。②.晋献公: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晋国国君,姓姬,名诡诸。世子:太子。③.公子重(chong)耳:太子申生的同父异母弟弟。后来当上晋国国君,称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盖(he):同“盍”,何不,为什么不。⑤.弑(Shi):臣子杀国君,或儿子杀父亲叫弑。⑥.行:这里指逃奔。如;连词。之:往,去。⑦.辞:告别,狐突:申生的师傅,字伯行,所以又称“伯氏”。⑧.子:指骊姬的儿子奚齐。⑨.图:策划,谋划。⑩.苟;如果,倘若。⑾.赐:恩惠。⑿.再拜:连拜两次。稽(qi)首:古时叩头敬礼。⒀.卒:死去。⒁.恭:人死后按其生前敬顺的事迹给予的称号,即谥(Shi)号。

  【译文】

  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告诉申生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父亲说呢?”太子说:“不行。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我说出来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国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只有去死。我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爱子年纪又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再拜叩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因此,人们送他溢号称“恭世子”。

  【读解】

  太子申生在父王欲杀自己时,既不愿对父王表露心迹,又不愿逃走,最后自尽以成孝道。这事在古代儒生看来可歌可泣,值得赞美,但在今天看来,自尽并非最好的选择。

  杀身以成仁,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追求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本身的确值得赞颂。它体现了人类超越肉体生命的一种追求,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深刻领悟:肉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肉体本身,更在于它与某种精神意义的联系。换句话说,活着应当有意义和价值——一不管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申生所看重的是人伦纲常中的孝道。他的角色定位是儿子,是本可以继承王位的特殊的儿子——太子。他由此而来的职责和义务是无条件地服从父亲和国君,不能有超越角色和职责义务的言行举止。对此,他有高度的意识和自觉性,所以不惜生命的代价、来换取他所笃信的价值和理想。对于他来说,可谓是生命诚可贵,孝道价更高。若为孝道故,生命可以抛。

  如今恐怕很少有人会这样去做,因为我们不仅看重生命本身,价值取向已全然不同。我们也可以做到献出生命,但不会为孝也无论是父母还是别的什么人,我们可以尊重他们,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出现意见分歧,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也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即使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也完全没有交出生命的必要。传统孝道的大部分内涵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根据,除了敬重长辈之外,所剩无几。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作者:孔子  更新日期:2011-01-02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礼记》敖不可长——做人治学的准则2011-01-01
·《礼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2011-01-02
·《礼记》曾子寝疾——事于小处见精神2011-01-02
·《礼记》子夏其子而丧其明——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现2011-01-02
·《礼记》发虑宪——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2011-01-02
·《礼记》玉不琢不成器——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2011-01-02
·《礼记》虽有嘉肴——实践出真知2011-01-02
·《礼记》古之教者——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2011-01-02
·《礼记》大学始教——做官从上学开始2011-01-02
·《礼记》大学之教也——学习贵在持之以恒2011-01-02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