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
《商君书》更法第一
  更法第一   孝公平画,..
《张子正蒙》乾稱篇第十七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
《帝范》君体第一
帝者,天之一名。以形体谓之天,以..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王..
《传习录》简介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
 文 章 信 息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一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伤寒杂病论〗〖阅读选项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师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也。何谓阳脉不足?师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不足?师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涩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于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于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胃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弧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寸口脉浮而大,有热,心下反鞕,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鞕,汗多则热甚,脉迟者尚未可攻也。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师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紧,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师曰:脉大而浮数,故不战汗出而解也。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师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数而解者,必能食也;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未欲解也。若脉和,其人不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知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宜下之。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凡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凡里有病者,脉当沉细,今反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得此吐利?师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本文分页】[1][2][3][4]
文章作者:张仲景  更新日期:2011-01-02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上下篇章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二2011-01-02
·《伤寒杂病论》伤寒例第四2011-01-02
·《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2011-01-02
相关文章 ·《伤寒杂病论》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2011-01-02
·《伤寒杂病论》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2011-01-02
·《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011-01-02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