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列子》周穆王第三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列子〗〖阅读选项
  周穆王第三

  【原文】

  周穆王时[1],西极之国有化人来[2],入水火,贯金石[3],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4],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5]。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6],引三牲以进之[7],选女乐以娱之[8]。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9],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10]。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垩之色[11],无遗巧焉。五府为虚[12],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13],号曰中天之台。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14],施芳泽,正娥眉[15],设笄珥[16],衣阿锡[17],曳齐纨[18],粉白黛黑[19],佩玉环,杂芷若以满之[20],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21],月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22],不得已而临之。居亡几何,谒王同游[23]。王执化人之祛[24],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25],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26],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27]。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化人移之[28],王若殒虚焉[29]。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30]。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31]。”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更问化人。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且曩之所居,奚异王之宫?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王闲恒有[32],疑蹔亡。变化之极,徐疾之间,可尽模哉[33]?”王大悦。不恤国事[34],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骝而左绿耳[35],右骖赤骥而左白[36]。主车则造父为御[37],为右[38]。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39],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40]。弛驱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国[41]。巨蒐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42],及二乘之人。已饮而行,遂宿于崑之阿[43],赤水之阳[44]。别日升于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45],而封之以治后世[46]。遂宾于西王母[47],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48],其辞哀焉。迺观日之所入[49],一日行万里。王乃叹曰:“放乎[50]!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51],后世其追数吾过乎[52]!”穆王几神人哉[53]?能穷当身之乐,犹百年乃徂[54],世以为登假焉[55]。

  【注释】

  [1].周穆王——西周天子。《释文》:“周穆王名满,昭王子也。”[2]西极之国——最西方之国。化人——张湛注:“化幻人也。”

  [3].贯——《释文》:“贯音官,穿也。”

  [4].硋——音ài(碍),同“碍”。

  [5].易人之虑——张湛注:“能使人暂忘其宿所知识。”

  [6].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8].女乐——古代女子乐队,犹歌妓。

  [9].厨馔腥蝼——馔,音zhuàn(撰),食物。蝼,指像蝼站一样的臭味。蝼蛄,俗称土狗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蝼,《列子·周穆王》‘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饷’,谓蝼蛄臭也。”飨——通“享”,享受。

  [10].膻——俞樾:“膻当作羶,言臭恶而不可亲也。《广雅·释器》:‘羶,臭也。’”

  [11].垩——音è(饿),白色土。

  [12].五府——指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释文》引《周礼》:“太府掌九贡九职之货贿,玉府掌金玉玩好,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藏,膳府主四时食物者也。”

  [13].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14].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简,通“柬”,选择。处子,处女。媌,音miáo(苗)。张湛注:“娥媌,妖好也。靡曼,柔弱也。”娥媌,美好貌。《方言》第一:“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至东、河济之间谓之媌。”

  [15].娥眉——娥,吉府本作“娥”,它本作“蛾”。王重民:“娥,正字。蛾,俗字也。《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蛾眉本字。形若蚕娥之说始于颜师古《汉书注》,盖以《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螓蛾相对,既误以螓为蜻蜻,因以蛾为蚕娥;而不知螓当为,蛾当为蛾也。”娥眉,指长而好的眉毛。

  [16].笄珥——音j(鸡)er(耳)。笄,簪子,古代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珥,女子的珠玉耳饰。[17]阿锡——锡,通“緆”,细布。阿,胡怀琛:“阿谓齐东阿县,见《李斯传》徐广注。阿锡与齐纨对文,阿确谓东阿。”

  [18].曳齐纨——曳,拖,纨,细绢。齐,指齐国。张湛注:“齐,名纨所出也。”

  [19].黛黑——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20].芷若——香草名。芷,即白芷,也叫辟芷。若,即杜若。

  [21].承云、六莹、九韶、晨露——张湛注:“《承云》,黄帝乐。《六莹》,帝礐乐。《九韶》,舜乐。《晨露》,汤乐。”

  [22].舍然——舍,通“释”。舍然,即释然,怡悦貌。

  [23].谒——请。

  [24].祛——音qū(区),衣服的袖口。

  [25].而不知下之据——王叔岷:“《北山录》一《圣人生篇》引‘据’上有‘所’字,文意较完,当从之。”

  [26].清都、紫微、钧天、广乐——中国古代神话中天帝所居住的地方。

  [27].宫榭若累块积苏——宫榭,宫殿。累块,累积起来的土块。积苏,堆积起来的茅草。

  [28].移——张湛注:“移犹推也。”

  [29].殒虚——殒,坠落。虚,虚空。

  [30].肴未昲——肴,荤菜。昲,音fèi(费),晒干。

  [31].默存——默默地待着。

  [32].闲——通“娴”,熟习。

  [33].模——指模写,模画,描绘。

  [34].恤——忧虑。

  [35].服——服马。古代四马驾一车,居中的两匹叫服。——古“骅”字。骅骝、绿耳都为骏马名。

  [36].骖——音cān(参),一车四马中两旁的两匹马叫骖。——古“羲”字。“羲”,世德堂本作牺。赤骥、白牺骏马名。

  [37].主车——穆王乘坐之车。造父——人名,穆王时的善御者。

  [38].右——,即“泰丙”二字,人名。《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

  [39].次车——跟随的车子。渠黄、踰轮、盗骊、山子——均为骏马名。

  [40].柏夭主车——柏夭,人名。主车,居车左之人。参百、奔戎——均为人名。

  [41].巨蒐氏之国——《释文》:“巨蒐,音渠搜,西戎国名。”汪中:“巨蒐即《禹贡》之渠搜也。”

  [42].湩——音dàng(冻),乳汁。

  [43].阿——曲隅。

  [44].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均称阳。

  [45].黄帝之宫——《释文》引陆贾《新语》:“黄帝巡游四海,登崑山;起宫,望于其上。”

  [46].封——与“丰”通,扩大、修缮。《说文通训定声》:“封,假借为丰。”《广雅·释诂一》:“封,大也。”

  [47].宾于西王母——成为西王母的宾客。《释文》引《河图玉版》:“西王母居崑山。”又引《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见西王母,宾于昭宫。”张湛注:“西王母,人类也。虎齿蓬发,戴胜善啸也。出《山海经》。”

  [48].谣——张湛注:“徒歌曰谣。诗名《白云》。”王和之——张湛注:“和,答也。诗名《东归》。”

  [49].廼——“乃”的异体字。王重民:“‘廼’本作‘西’,字之误也。‘焉’字仍当属上为句,张注引《穆天子传》云‘西登弇山’,按郭璞《穆天子传注》曰:弇兹山,日所人也。弇山在瑶池之西,为日所入处,张氏引之正以释西观之义,《御览》三引作‘西观日所入处’,文虽小异,‘西’字尚不误。吉府本正作‘西’。”

  [50].於乎——《释文》“於”作“于”,云:於乎音呜呼,又作乎。

  [51].谐——张湛注:“谐,辨。”

  [52].数——音shǔ(暑),列举罪状。

  [53].穆王几神人哉——张湛注:“言非神也。”吴闿生:“几当读为岂,观下文‘几虚语哉’可证。”《释文》:“几音岂。”

  [54].徂——音cù,通“殂”,死亡。

  [55].登假——登,上。假,音xiá(霞),当作“遐”,远去。《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子登假。”孔颖达疏:“登,上也;假,己也。言天子上升己矣,若仙去然也。”登假,犹言升天。后来成为帝王去世的讳称。

  【译文】

  周穆王时,最西方的国家有个能幻化的人来到中国,他能进入水火之中,穿过金属岩石,能翻倒山河,移动城市,悬在空中不会坠落,碰到实物不被阻碍,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既能改变事物的形状,又能改变人的思虑。穆王对他像天神一样的尊敬,像国君一样的侍奉,把自己的寝宫让出来让他居住,用祭把神灵的膳食给他吃喝,选择美丽的女子乐队供他娱乐。可是这个幻化人却认为穆王的宫殿太低太差不可以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嫔妃又羶又丑不可以亲近。于是穆王便为他另筑宫殿,土木建筑、雕梁画栋,以至于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穆王把府库的钱财全部耗尽,才把楼台建成。楼台高达八千尺,比终南山还要高,称作中天之台,挑选郑国和卫国美丽而苗条的女子,体洒香水,修饰娥眉,戴上首饰耳环,穿上东阿的细布,拖上齐国的绢绸,涂脂抹粉,描眉画唇,佩珠玉,戴手镯,再带上各种香草去充满这座楼台,演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等动听的音乐使他快乐,每月送去最美的衣服,每天送上最美的膳食。可是那位幻化人还不高兴,不得已才进去。没住多久,他邀请穆王一同出去游玩。穆王拉着他的衣袖,便腾云而上,到天的中央才停下来。接着便到了幻化人的宫殿。幻化人的宫殿用金银建筑,以珠玉装饰,在白云与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么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屯留在白云之中。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口舌尝到的,都是人间所没有的东西。穆王真以为到了清都、紫微、钧天、广乐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穆王低下头往地面上看去,见自己的宫殿楼台简直像累起来的上块和堆起来的茅草。穆王自己觉得即使在这里住上几十年也不会想念自己的国家的。幻化人又请穆王一同游玩。所到之处,抬头看不见太阳月亮,低头看不见江河海洋。光影照来,穆王眼花缭乱看不清楚;音响传来,穆王耳鸣声乱听不明白。百骸六脏,全都颤抖而不能平静。意志昏迷,精神丧失,于是请求幻化人带他回去。幻化人推了一把,穆王好像跌落到了虚空之中。醒来以后,还是坐在原来的地方,左右还是原来侍候他的人。看看眼前的东西,那水酒是刚倒出来的,菜肴是刚烧好的。穆王问左右:“我刚才是从哪里来的?”左右的人说:“大王不过是默默地待了一会儿。”从此穆王精神恍愧了三个月才恢复正常。再问幻化人。幻化人说:“我与大王的精神出去游玩罢了,形体何尝移动过呢?而且您在天上居住的宫殿,与大王的宫殿有什么不同呢?您在天上游玩的花园,与大王的花园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习惯了经常看到的东西,对暂时的变化感到怀疑。其实即使是最大的变化,无论是慢一点的变化还是快一点的变化,哪能都如实地描绘出来呢?”穆王十分高兴,从此不过问国家大事,不亲近大臣与嫔妃,毫无顾忌地到遥远的地方去游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种骏马来驾车,右边的服马叫骅骝,左边的服马叫绿耳,右边的骏马叫赤骥,左边的骖马叫白牺。穆王的马车由造父驾驭,泰丙为车右。随从的马车,右边的服马叫渠黄,左边的服马叫踰轮,左边的骖马叫盗骊,右边的骏马叫山子,由柏夭主车,参百驾驭,奔戎为车右。驰驱了一千里,到了巨蒐氏的国家。巨蒐氏于是献上白鹄的血液供穆王饮用,准备牛马的乳汁给穆王洗脚,并供奉所有乘车与驾车的人。吃喝以后继续前进,又歇宿在崑山的弯曲处,赤水的北面。第二天便登上了崑山巅,观览了黄帝的宫殿,并修缮整新,以传于后世。随后又成西王母的贵宾,在瑶池上宴饮。西王母为穆王朗诵歌谣,穆王也跟着唱和,歌辞都很悲哀。后来又观赏了太阳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万里。穆王于是叹道:“哎呀!我不修养道德而只知道享乐,后世的人恐怕要谴责我的罪过了吧!”穆王难道是神人吗?在一生中享尽了快乐,仍然活了一百岁才死,当时的人们还以为他升天了呢。


【本文分页】[1][2][3][4][5][6][7][8][9]
文章作者:列子  更新日期:2011-01-03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列子》黄帝第二2011-01-03
·《列子》仲尼第四2011-01-03
·《列子》汤问第五2011-01-03
·《列子》力命第六2011-01-03
·《列子》黄帝第二2011-01-03
·《列子》仲尼第四2011-01-03
·《列子》汤问第五2011-01-03
·《列子》力命第六2011-01-03
·《列子》杨朱第七2011-01-03
·《列子》前言2011-01-03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