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占豪:中美贸易战,怎么计算..
  关于贸易战,占豪已写十几万字..
占豪: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
  据媒体报道,美贸易代表确认..
占豪:中美贸易战第一枪打响..
  这是一篇耗时一周,每天熬夜..
汉语是伟大的,英语是愚蠢的
  汉语是伟大的,英语是愚蠢的 ..
人民网用这19个字总结中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FlashMTV 日本你听着
我国空前大禁赌的决策内幕:..
自2004年末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
你,为什么还单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美..
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总统首席..
敢与美国正面刚,中国靠的..
前些日子,蒋校长文章《我们正在..
做人不能太“美国”
一边高举“自由民主”的旗帜,以..
 文 章 信 息
你,为什么还单着...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话题 / 话题·评论〗〖阅读选项
  主动“剩”下——“独性很强”的年轻人

  1981年出生的刘豪是很多人眼中的优质“剩男”。

  刘豪家境殷实,在天津的城市核心区拥有3套房产,其中两套是“一位难求”年年看涨的“顶级”学区房。他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没有不良嗜好;天天健身,拥有同龄人中难得的完美身材。

  刘豪理想的另一半要有甜美的长相、温柔的性格、和谐的家庭。“听上去要求不高啊,可我给他介绍3个女孩,都无疾而终。”他的表姐气呼呼地说。

  第一个女孩比较腼腆,两人见面后聊了几句,女孩就开始时不时地低头看手机,刘豪觉得要么就是对自己没兴趣,要么就是没什么礼貌,顿时没了好感,相亲现场变成了两个人面对面玩手机。

  跟第二个女孩见面后,双方都跟介绍人表示对彼此有好感,互留微信继续联系。结果,那个女孩每次回消息的速度慢得让刘豪抓狂,“有时候隔一天才回复。”刘豪约她周末出来玩,女孩回复,“我爱睡懒觉,周末一般都要睡个大半天,晚点再约。”几次下来,刘豪有点生气,“怎么她只考虑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呢?”

  刘豪和最后一个女孩聊得挺愉快,结果约会了没几次就分手了。原因是女孩养的狗生病了,两人在给狗治病上发生分歧,吵了几句,刘豪觉得自己一片好意没人领情反被埋怨,女孩觉得男生在现实中说话态度粗暴,跟微信聊天简直不像一个人,最后不欢而散。

  他的表姐评价说,“别看他都38岁了,其实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而他自己倒也觉得无所谓,每天下班先健身,回到家父母把饭菜都做好了,晚上打打游戏,跟朋友微信聊聊天,“一点也不觉得无聊啊”。

  和刘豪一样,这些眼下本该进入婚姻生活的年轻人,恰是独生子女一代。原新认为,这些年轻人生来就是家庭的中心,因此表现出“独性很强”的特点。

  这种特点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并不等同于自私,我们看到在国家遇到灾难等困难时,很多90后年轻人特别踊跃捐款捐物。”他认为,这些年轻人身上的个人主义是指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追求舒适、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他们有享受当下、只对自身负责的生活态度。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关爱别人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等。

  通信方式变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都在加剧这种“独性”。在这个一根网线就能联通全世界的时代,通信方式越发智能化,反而导致人们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外卖文化的兴起让吃饭不一定需要有人陪伴,只需要手机点一点饭菜就能送上门。

  原新从近几年高校招聘面试中发现一种趋势:一些人的简历特别优秀,用邮件沟通也非常顺畅,可一到面对面环节却判若两人,表现出沉默、少言。原新说,这种人际沟通的障碍放到谈恋爱中必然成为硬伤,“不谈,怎么恋爱啊?”

  与此同时,现代生活娱乐方式也越发多样性,特别是在大城市里,有无数种选择可以填补空余时间。这也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一种感觉:不一定非要有家庭,才能享受家庭带来的生活乐趣。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颠覆了人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整个社会也在走向包容,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都能被大众所接受。不结婚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同伴,大家已经见怪不怪,“过去人们在小集体里还有道德约束,现在越是大城市越开放,谁也不管谁。”

图片

  被迫单身——房价高、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江西人林文浩研究生毕业,在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5年,工作业绩考核的压力大得让他喘不过气来。他努力工作攒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上海房价飙升的速度,令人目眩的天文数字让他望而却步。

  更让他觉得高不可攀的,是上海姑娘的择偶标准: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还有一点更重要——上海户口。

  在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北京两个国际化大都市,户口问题成了一些年轻人迈向婚姻的一道坎儿。

  自称北京大妞的郭美洁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咱家不缺房、不缺钱,找对象就找北京人。用她爸爸的话说,哪个老北京家里没有几套房?找个北京人,离父母近,小两口根本不需要奋斗就吃穿不愁。

  33岁的郭美洁上大学时就获得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读完研究生回国在一家外企驻中国总部工作,刚入职时月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她常和好友去吃饭、逛街、购物,一有假期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己生活得挺好,不能因为结婚降低现有的生活品质吧?”

  婚姻的门槛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无形中也在水涨船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房价飙升更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望婚却步”。无房、无车、无钱都成为婚姻的羁绊。这些经济欲求的增加,迫使很多年轻人必须积累一定的财富才能考虑婚姻。

  财富积累的背后,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有所减少,但中国依然处在劳动力供给的“高原平台”上。每年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依旧保持在9亿人以上,直到2040年劳动力人口依旧不会低于8亿人。这意味着,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而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导致了婚姻的推迟。

  与此同时,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城市吸引了2.88亿农民工来到这里寻求发展机会,他们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超过半数。如此庞大数量的年轻人在中国的版图上流动着,这种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结婚的概率,压缩了他们谈恋爱的机会。同时,选择结婚意味着必须负担起养育孩子的生活成本,这也促使他们的结婚率下降。

  此外,原新还提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达30年时间累积了3000万以上的“剩男”,“从婚姻的角度说,这批人天生就缺少相对应的另一半”。

  如果婚恋市场有“鄙视链”的话,那么大多数“剩女”往往是高知、高收入,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而“剩男”则往往是学历和收入都较低,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这两组人群从根本上就不太可能匹配。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2018年曾发布过一份《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对于“如果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怎样?”的问题,69.53%的青年选择继续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会选择结婚;15.61%的青年选择“保持单身”;有9.34%的青年愿意“降低择偶标准”;仅有5.52%的青年选择“将就结婚”。

  面对结婚率一降再降的现状,不少专家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在原新看来,无论是晚婚还是不婚,都是年轻人从自身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社会应多尊重,给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本文分页】[1][2]
文章作者:胡春艳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  更新日期:2021-04-08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