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选项〗 |
口音 |
随着去年热门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不断重播,随着荣升中国本土财富榜,当红影视名人王宝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红人巅峰迈进。 说到这位出生于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的北漂80后,其“北漂”故事和成名前的坚韧甘苦成为媒介最为关心的焦点,其重播导致受众对此耳熟能详。与之相反,大众有所忽略的,是王宝强的口音。 王宝强的口音简单听上去,大致属于“冀普”,即河北普通话。“冀普”由于地域比邻京城,不属“重口音”省份,因而,王的口音基本就是普通话,他与一个北京土著80后、90后的区别仅仅是他“略带口音”。 也正是这个“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帮了王宝强大忙。“普通话”便于传播、交流,而“略带口音”则如隐身推手,帮助他逐步建立起自己声音LOGO,并逐渐传播推广,获取广泛的辨识与认知。 从语音学的角度看,固定的声音模式容易使受众对声音发出者的性格做出模式化的判断。在已有的声音经验里,我们很容易将孙道临的声音等同于儒雅,将邱岳峰的声音等同于睿智,将赵慎之的声音等同于慈爱,将葛优的声音等同于蔫儿坏……这些经验证明,口音也是一种修辞。 王宝强的口音音调则在所谓“风格化音调”的平台上以不利为有利,完成了一种原生态且难于复制的语音造型。 为此,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是,王宝强千万别因为如日中天,便在繁忙的缝隙里刻苦捧读“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之类的教辅。那样的话,他标准口音炼成之日,也是他文化特异性丧失殆尽之日。 可以确定的是,一定要到很多年之后,我们才会明白,王宝强以河北版许三多的特异化口音所带给我们的丰润暗示:它在“普通话”以及“推广普通话”的强势面前网开一面,举重若轻,以一种特例的方式,为或许即将消失、或许永久沉默的诸多口音和方言标明了一个小小的纪念碑。 同样有过此类螳臂当车伟大壮举的,还有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四川话以及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多种方言侉炖。它们证明,不仅方言是文化,口音也是文化,而且,它们还是异常斑斓、异常博大深厚、消失了就永远消失、湮灭了就永远湮灭的一种文化……呜呼。 文章作者: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