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
发布文章
][
发布软件
] [
中文繁體
]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电脑·手机·网络
学习
话题
娱乐
故事
文化·历史
国学典籍
法律法规
操作系统
网络
办公·文件
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
硬件·驱动程序
行业
教学学习
编程
游戏
安卓
苹果
鸿蒙
其他
ASP
.NET
JSP
PHP
HTML·CSS·JavaScript
本 站 搜 索
发 送 文 章
《将苑》将材
〖
评论()
〗〖
留言
〗〖
收藏
〗
收信地址
填写收信人的电子邮箱
邮件主题
填写邮件主题
邮件内容
将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而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下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做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能逢凶化吉,这佯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土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故,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解析】 这篇文章提出了为将之人应有的品质修养,也就是指出了成为一员优秀将领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才干。作者一共提出了九条,逐条说明了内容和要求,十分具体。这九条要求,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和“才”。作者提出的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共有六条,简单说来就是仁、义、礼、智、信以及一员“大将”应有的胸怀和修养;而就军事才干来说,要求是三条,要求领兵将领武艺精熟,骑射步战均有过人之处,而且要“气凌三军”,勇气过人,临战身先士卒,有压倒强敌的气慨,堪称全军楷模。 诸葛亮能提出这么全面、具体的规范要求,述说这么细致,是他多年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些标准作为选拔将领的标准和将领自我修养的规范是很必要,很恰当的。按照这九条标准,要求将领做到德才兼备,才能造就出优秀将领;有优秀将领统兵,才能克敌制胜。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统兵的一,些事例可以说明,什么样的将帅才是优秀的将帅以及优秀将帅在用兵作战中的作用。 事例之一: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不久,在陇西称帝的薛举统领大军进攻泾州。高祖命秦王李世民统兵拒故。唐军刚到幽州,李世民便患了疟疾,不能领兵作战。于是,李世民命令纳言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代掌兵权,并叮嘱他们不要轻意出战。可是,刘、殷二人狂妄自大,不把李世民的嘱咐放在心上,竟然在高墌(音:只)炫耀兵力,结果被薛举偷袭,吃了个大败仗,唐军损失兵力十之五六,连统兵总管都战死了。一时之间,贼势十分猖獗,在兵力上也大占优势。面对严峻的形势,李世民下令坚守不出。敌将天天到唐军营前百般叫骂,耀武扬威,实在欺人太甚。众唐军无法忍受,纷纷要求出战。李世民对众将宣谕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正持胜而骄,轻视我军。我宜闭垒自固,养足锐气,彼骄我奋,乃可克敌。诸君若违我军令,休得后悔!”众将兵虽然半信半疑,却也不敢违抗军令,只好忍着。相持一段时间之后,忽有一员敌将带领几百骑兵来降。一些唐将害怕敌将使用诈降之计,谏阻秦王受降。而秦王听了敌将述说,知是敌营缺粮所致,便好言劝慰,让降兵在后营居住。随后,秦王李世民便派行军总管梁实移营浅水原,诱敌来攻。敌军大将宗罗睺(音:猴)果然派出全部精兵围攻梁实营寨,连攻数日,未能攻破。李世民又派出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到浅水原南面列阵,并面授机宜,宗罗睺仗恃人多马众,又移兵围攻庞玉。庞玉抖擞精神,统兵苦战,正在危急之时,忽见敌军纷纷逃窜,只见一员大帅手持长矛,当先突入敌人堆中,数员大将奋勇跟进,杀得敌军鬼哭浪嚎,魂飞魄散。众唐军一看,原来是他们的统帅秦王李世民亲自领兵前来支援,众军将士气大振,里应外合,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四散奔逃。李世民挥军追杀,斩敌首数千级。这时,众将领以为该休整一下了。可是,李世民却马上选出精兵2000,由他亲自带领,穷追敌军。李世民的舅舅窦轨拉住世民马头苦谏!“薛仁杲还在据城坚守,我军不可轻进。现在应该收军休息,再决定下一步行动。”李世民却说:“我已深思熟虑,筹划好了。今天的战势,我军已是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必多说了!”随即带兵进攻薛仁杲据守的折摭(音:直)城。结果,当天夜里就迫使敌人开城投降了。战后,诸将在向秦王祝贺时,纷纷发问:“刚打了一个胜仗,大王便毅然决然地舍弃步兵,仅带2000骑兵,又没有攻城器具,便直奔敌军城下。大家都说不能攻城,而结果却和大王所料一样,没用一天时间就拿下了敌城,平定了叛军。这是什么道理呢?”李世民微笑回答道:“宗罗睺的部下,都是陇西的睺悍士兵。我军出其不意,把敌军打败,他们四散溃逃,死伤并不多。我军如若缓慢前进,敌军便会逃回城里,经薛仁杲收拢休整,又会成为一支劲旅了。敌军再据城固守,那就很难攻破了。我军只有乘胜急攻,才能使得溃散的敌军无法进城,只好回归陇西。折摭城防守虚弱,薛仁杲又吓破了胆,没有时间安排防务,他不投降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众将听了,对秦王的谋略真是心悦诚服。 事例之二:当李世民领军讨伐刘武周的叛军时,在追击叛军先锋宋金刚途中,李世民亲自督促军兵追击,一昼夜前进200余里。到达高壁岭,众将士见敌军很少,又十分疲劳,饥饿难忍,便请求暂停追击,等待运粮到来。李世民不准,带兵又追,直到雀鼠谷才追上敌军,与宋金刚交战八次,终于斩杀,俘虏敌军数万,大获全胜。李世民和众将士一样忍受饥饿疲劳追击敌军,三日没解甲,两天没进食。取胜之时,唐军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下令宰羊,煮熟之后,全分给众将士吃了,他自己一口没吃便又领兵追至介休,再败宋金刚。刘武周叛乱之初,唐军屡战屡败,李元吉竟逃离太原,高祖李渊竟放弃山西,下敕守卫关中。秦王李世民愤而请战,很快便平定了这场叛乱,是什么原因呢?从这一段带兵追击的故事,我们便不难找出其原因了,对于秦王的用兵策略、英勇善战等等,暂且不说,单说秦王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关怀士卒。正因为秦王自己做到了三日不解甲,两天不吃饭,有一只羊还让给众将士吃,众唐军才会毫无怨言地听命于秦王,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饥饿疲劳,长途奔袭,彻底打垮了宋金刚,平定了刘武周。 事例之三:当秦王李世民统兵征讨王世充时,一天晚上,降将寻相逃走了,他所带的河东降兵也大部分开了小差。和寻相一起归降的将领尉迟恭自然免不了嫌疑。秦王的部将屈(音:决)突通和殷开山不分青红皂白,便将尉迟恭拿下捆了起来,然后去向李世民秉报:“那个尉迟敬德骁勇无比,如果留下,恐怕会有后患;不如把他杀了,以绝后患!我们已把他押到帐外,听候大王处决。”李世民听说把尉迟恭抓来了,大吃一惊,忙说:“你们二位,因为寻相叛逃了,便怀疑敬德也会叛变?你们应该明白,敬德如想叛变,他就不会落在寻相之后了。现今敬德还在,可见他根本没有叛变的想法啊!”说到这里,秦王赶忙走到帐外,亲自给尉迟敬德解了绑,并把敬德请进卧室,取出黄金相赠,诚恳地说道:“大丈夫因意气相投而相交,请你不要介意一点小小的误会,你如果决心要走,这点金子可以作为路费,算是我的一点兄弟之情吧。我怎么会因为一点儿谗言而加害正人君于呢?”尉迟恭听了秦王的话,深受感动,当即跪下叩拜,流着眼泪说道:“大王待我这样好,我不是木石,怎么会不感恩戴德呢!我发誓,永远为大王效力,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但大王的厚赠却不敢领受。”尉迟恭一再推辞,李世民最后说,“那就算预付的赏金吧。”尉迟恭才拜领了。第二天,秦王带领500骑兵巡视战场,突然被王世充1万多步兵和骑兵包围了。李世民只带着腰刀,无法抵御敌将的长枪,而且唐军又寡不敌众,形势实在太危险了!这时,突然来了一员大将,横槊一刺,敌将当即落马。这员大将保护秦王突出重围,又带领骑兵杀入敌阵,左挑右拨,只杀得敌军人仰马翻,哭爹叫娘。唐军大队援军随后赶到,和那员大将一齐赶杀,共斩敌军首级一千有余。王世充见伙,心胆俱裂,抱头鼠窜而去。唐军大获全胜。那员大将回营拜见秦王,李世民离座相迎,衷心慰劳:“众将说您必定背叛,我说您一定不会有贰心。您对我的回报怎么这样快啊?”说完又赐了该将一匣黄金。那员大将是谁?当然是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的勇将了! 事例之四:武德四年,杜伏威归顺唐朝,奉诏助剿王世充。杜伏威派部将二人率精兵2000前去援助李世民。李世民又挑了10几匹好马,10几名强将,补充到这2000人之中,把这支骑兵分成左右两队,一律黑衣黑甲,自任这支突击队统帅,让手下骁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任副帅。每有战事,秦王便带领这支精兵冲锋陷阵,那真是无坚不摧。一天,屈突通和窦轨巡视行营,遭王世充袭击,情势危急。秦王得报,当即率领黑甲军前去救授。黑甲军杀人敌阵,好似苍龙搅海,骇浪奔腾,杀得王世充丢兵弃甲,慌忙逃回洛阳。唐军移军青城宫,与王世充的两万精兵隔水对峙。唐军初到,营垒尚未建立起来,而王世充的大军早已据险列阵,处于有利地位。唐军诸将见状,产生了畏惧心理。而秦王登高观望之后,却对诸将说:“贼军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现在倾巢前来,希图侥幸取胜。我军只要今天打败敌军,他就再也不敢出战了!”随即命屈突通带领5000步兵,渡水前去敌阵挑战,并叮嘱说:“一交锋接战,赶快纵烟,我会亲自去接应你!”李世民命令众将士穿好衣甲,等待出击。时间不长,对岸升起一缕青烟,直上云霄。李世民飞身上马,当先冲去。众将士紧随其后,踊跃渡河,与先头部队会合,奋勇冲杀。李世民想看看敌军阵势厚薄,便带领几十名骑兵,冒险突入敌阵,从阵前直杀到阵后,敌军望风披靡。忽见有长堤阻住,李世民便转身退回,杀回敌阵。当时李世民与随从已失去联系,身边只有邱行恭一员战将跟随。王世充部下数员将士追来,用强弓硬箭射李世民。李世民将敌箭一一挡开,毫发无伤,然而,坐下战马却中了一箭。马快倒下时,几乎将李世民掀翻在地。李世民眼疾身快,跳下马来,幸免跌倒。邱行恭赶忙回马,伸手接住敌箭,随接随射,箭无虚发,接连射死数名敌军,敌军不敢上前追赶。邱行恭让出战马给秦王骑,自己则手执长刀,高声呼喊,在马前开路,又砍死数名敌军,力保秦王突出敌阵。李世民突出敌阵后,又督促唐军与敌军决战,又经三四个时辰恶战,王世充终于支持不住,带领残兵退入洛阳城中。李世民奋不顾身,领兵英勇冲杀,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全军将士,终于战胜强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上个四个事例,都是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亲自统兵作战的事例。这些事例充分反映了李世民作为三军统帅,仁、义、礼、智、信以及宽大胸怀和气盖三军的过人勇气。正是有这些优秀品质和超人的谋略才干,李世民才能在开创唐朝基业中功勋卓著,他也才能跻身于我国卓越的军事家的行列而当之无愧。秦王李世民统兵取胜的一个个事例也有力地证明了诸葛亮在《将材》一文中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诸葛亮在文中所提的九条标准是恰当的,必要的。
文章网址:
https://dangbai.cn/article.asp?ID=10003664
填写邮件内容
发信地址
填写发信人的电子邮箱
邮件签名
填写邮件签名
验证码
填写验证码,单击刷新验证码
程序执行中,请稍候...
〖文章发送协议〗
·欢迎使用本站在线文章发送系统。
·不得使用本站在线发送邮件系统发送垃圾邮件、广告邮件。
·如果收信人地址或其服务器出现错误,可能无法成功发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
网站管理员
]。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