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礼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文艺是一种工具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礼记〗〖阅读选项
  乐者,通伦理者也①  ——文艺是一种工具

  【原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②。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指引,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道政,而治道备矣(3)。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④。礼乐皆得,谓只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乐只隆,非极音也⑤。食飨之礼⑥,非致味也⑦。清庙之瑟⑧,朱弦而疏远⑨,一倡而三叹⑩,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⑿,大羹不和⒀,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⒁,而反人道之正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本》。②.伦理:事物的条理。(3)治道:治国的方法。④.几:接近。⑤.极:达到顶点。⑥.食飨(sixiang):古代合祭祖先的礼仪。⑦.致:达到极点。⑧.清庙:宗庙。⑨.朱弦:朱红色熟丝作的弦,发音沉浊。疏:疏朗。越:瑟底部的孔。⑩.倡:同“唱”。⑾.遗:遗弃。⑿.尚:崇尚。玄酒:水。上古祭祀时用水。⒀.大羹:祭祀时用的肉汁。不和:不调味。⒁.平:节制。

  【译文】

  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乐与事物的伦理相同。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

  因此。从分辨而懂得音乐,从分辨音乐而懂得乐理,从分辨乐理而懂得政治的道理,这就具备了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与他讨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与他讨论乐理。懂得了乐理,就接近懂得礼仪了。礼仪和乐理都懂,就叫做有德。德的意思就是得到。

  所以音乐的隆盛,并不是好听到极点的音乐。合祭祖先的礼仪,不一定要用味道极其鲜美的祭品。宗庙中弹奏的瑟,用音色沉浊的朱弦和底部有稀疏孔眼的,一个人唱歌,三个人应和,声音没有达到丰富多彩的完美的境界。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盘中盛的是生鱼,肉汁也不调味,食物的味道也没有达到完美。所以,先王制礼作乐,目的不是为了尽量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礼乐来教导民众,使好恶只情得到节制,从而回归到人生的征途上来。

  【读解】

  儒家的文艺充满了强烈的理性色彩。它虽然不反对情感的宣泄,但却反对放纵,要求把情感纳入理性的轨道,即使之受到节制,又使之为政治、道德、礼仪服务。

  这样一来,像音乐一类的艺术,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工具和手段。离开了特定的意义,工具和手段就成了空壳,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供怡情悦性、供精神享受、表达个人情绪的艺术,都将遭禁止和反对。用这样的尺度来要求艺术,实际上是带有反艺术的色彩的。因为唯一被认可的艺术,是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的,只能用于特定的场合,只能表达规定的内容,只能遵循一定的规范。总而言之,种种的认为规范和限定,使艺术被异化成了服务于统治者意志的木偶。

  从这一立场来看,儒家的文艺思想并不像人们宣扬的那么光彩,它那带着浓厚理性和功利气息的鲜明印迹,总让人觉得窒息和压抑,总觉得人的无限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被简单化的强制要求扼杀了。

  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文艺思想一直占这着统治地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因为它说到统治者们心坎里去了,它不允许有个性化,不允许离经背道,只能像没有生命的器物供人使用。

文章作者:孔子  更新日期:2011-01-02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礼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音乐可以察知世事人心2011-01-02
·《礼记》乐由中出——以礼约取代兵刑2011-01-02
·《礼记》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2011-01-02
·《礼记》乐者,天地之和也——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2011-01-02
·《礼记》发虑宪——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2011-01-02
·《礼记》玉不琢不成器——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2011-01-02
·《礼记》虽有嘉肴——实践出真知2011-01-02
·《礼记》古之教者——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2011-01-02
·《礼记》大学始教——做官从上学开始2011-01-02
·《礼记》大学之教也——学习贵在持之以恒2011-01-02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