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三一 其于戒行何责精洁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颜氏家训〗〖阅读选项
  归心篇

  一三一、其于戒行何责精洁

  【原文】

  释三曰:“开辟已来[1],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洁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2],何异世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3]乎?其于戒行[4],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5],犹不啻山海也。

  【注释】

  [1].开辟以来: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开辟以来,就是指有天地以来。
  [2].经律:佛教徒称记述佛的言论的书叫经,记述戒律的书叫律。
  [3].供养:佛教徒不事生产,靠人提供食物,称供养。
  [4].戒行:佛教指烙守戒律的操行。
  [5].白折衣:佛教徒穿黑衣,故称世谷之人为白衣。

  【译文】

  第三:自开天辟地以来,不善良的人多而善良的人少,怎么能够要求每一位僧人都是清白高尚的呢?有些人明明看见了那些名僧们的高尚德行,却抛在一边不予称扬;但若是看到那些平庸的僧人的粗俗行为,就竭力指责诋毁。况且,学习的人不用功,难道是教育者的过错吗?那些平庸的僧人学习佛经、戒律,与世人学习《诗》、《礼》有什么不同?如果用《诗》《礼》中的教义,来衡量朝廷中的官员,恐怕没有几个是完全够格的;同样地,用佛经、戒律中的禁条,来衡量这些出家僧人,怎么能够惟独要求他们不犯过错呢?而且,那些缺乏道德的臣子们,仍在那里追求高官厚禄;那些违犯禁条的僧侣们,又何必对自己接受供养感到惭愧呢?他们对于佛教的戒行,自然难免有违犯的时候。但他们一旦披上法衣,就算进入了僧侣的行业,一年到头所干的事,无非是吃斋念佛、讲经修行,比起世俗之人来说,差距又不止是山高海深那样巨大了。

  【评语】

  自己言仁义道德,行非礼之事,却要求他人清白高尚,如此做为,岂能使人心悦诚服?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章作者:颜之推  更新日期:2011-01-05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三○ 善恶之行祸福所归2011-01-05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三二 忠孝在心不必削发2011-01-05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三三 形体虽死精神犹存2011-01-05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三四 儒家君子不尚杀生2011-01-05
·《颜氏家训》养生篇 一二三 养生有方调养有度2011-01-05
·《颜氏家训》养生篇 一二四 欲求长生先须虑祸2011-01-05
·《颜氏家训》养生篇 一二五 舍生取义君子无怨2011-01-05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二六 儒释两教本为一体2011-01-05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一二七 遥大之物不可度量2011-01-05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一六八 百里穷困以键当薪2011-01-05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