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括萎根三两;若微利,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若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各等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见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本文分页】[1][2][3][4][5][6][7]

文章作者: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