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本文分页】[1] [2] [3] [4] [5] [6] [7] 文章作者:张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