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

  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取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丑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见前)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小便不和,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本文分页】[1][2][3][4][5][6][7][8][9]

文章作者: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