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

  夫病,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后必发黄。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方见前)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若反下之,其气必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当温之,宜理中汤。



【本文分页】[1][2][3][4][5][6][7][8][9]

文章作者: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