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
《商君书》更法第一
  更法第一   孝公平画,..
《张子正蒙》乾稱篇第十七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
《帝范》君体第一
帝者,天之一名。以形体谓之天,以..
《传习录》卷下 门人陈九..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王..
《传习录》简介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
 文 章 信 息
《伤寒杂病论》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伤寒杂病论〗〖阅读选项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日痰饮,日悬饮,日溢饮,日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则肋下痛引缺盆。

  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本文分页】[1][2][3][4][5][6][7][8]
文章作者:张仲景  更新日期:2011-01-02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上下篇章 ·《伤寒杂病论》辨疟病脉证并治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胸痹病脉证并治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2011-01-02
相关文章 ·《伤寒杂病论》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2011-01-02
·《伤寒杂病论》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2011-01-02
·《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011-01-0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011-01-02
〖文章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