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站 搜 索 |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
|
文 章 信 息 |
 |
《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
|
|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竹书纪年〗〖阅读选项〗 |
|
周武王
名发。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弃之阨巷,羊牛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会伐林者荐覆之;[诗铭案:‘荐覆之’三字原脱,赵绍祖《竹书纪年校补》卷二据《宋书·符瑞志》补。]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鸟以一翼籍覆之。姜嫄以为异,乃收养焉,名之曰弃。枝颐有异相。长为尧稷官,有功于民。后稷之孙曰公刘,有德,诸侯皆以天子之礼待之。初,黄帝之世谶言曰:‘西北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发行诛,旦行道。’及公刘之后,十三世而生季历。季历之十年,飞龙盈于殷之牧野,此盖圣人在下位将起之符也。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吉梦。 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昌拜稽首受,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编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太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类此。’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尚出游,见赤人自洛出,授尚书:‘命曰吕,佐昌者子。’文王梦日月着其身,又鸑鷟鸣于岐山。孟春六旬,五纬聚房。后有凤皇衔书,游文王之都。书又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灵只远离,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文王既没,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武王骈齿望羊。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咸曰:‘纣可伐矣。’武王不从。及纣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渡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王俯取鱼,长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王写以世字,鱼文消。燔鱼以告天。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乌衔谷焉。谷者,纪后稷之德;火者,燔鱼以告天,天火流下,应以吉也。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乃封吕尚于齐。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镐。(以上除首二字,末八字,皆出《宋书·符瑞志》。)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水经·清水注》引《纪年》:‘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水经·淇水注》引《纪年》:‘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初学记》二十四引:‘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
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汉书·律历志》逸书《武成》:‘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伪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庙。’)
命监殷。(《逸周书·作雒解》:‘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遂狩于管。(《逸周书·大匡解》、又《文政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
作《大武乐》。(《吕氏春秋·古乐篇》:‘武王乃命周公,作为《大武》。’)
十三年,巢伯来宾。(《尚书序》:‘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荐殷于太庙。(《逸周书·世俘解》:‘辛亥,荐俘殷王鼎。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案:此是克殷年事。)
遂大封诸侯。(《尚书序》:‘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秋,大有年。(《诗·周颂》:‘绥万邦,屡丰年。’)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祷于坛墠,作《金縢》。(《书·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序:‘周公作《金縢》。’)
十五年,肃慎氏来宾。(《鲁语》:‘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肃慎氏贡楛矢、石弩。’)
初狩方岳,诰于沬邑。(《书·酒诰》:‘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冬,迁九鼎于洛。(《左·桓二年传》:‘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
十六年,箕子来朝。(《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
秋,王师灭蒲姑。(《左·昭九年传》:‘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我东土也。’)
十七年,命王世子诵于东宫。(《逸周书·武儆解》:‘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史记·周本纪》集解:‘皇甫谧曰: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逸周书·作雒解》:‘武王克殷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十年冬,王崩于镐,时年九十三岁。’《路史·发挥》四:‘案《竹书纪年》武王年五十四。’ )
成王
名诵。(《逸周书·武儆解》:‘属小子诵。’《史记·周本纪》:‘武王崩,太子诵代立。’)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逸周书·皇门解》:‘惟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臣。’)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逸周书·作雒解》:‘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大戴礼记·公冠篇》:‘成王冠。’)
武庚以殷叛。(《史记·周本纪》:‘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周文公出居于东。(《书·金縢》:‘周公居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逸周书·作雒解》:‘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
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王曰:“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王出郊。’)
遂伐殷。(《尚书序》:‘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逸周书·作雒解》:‘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
迁殷民于卫。(《尚书序》:‘成王以殷余民封康叔。’《左·定四年传》:‘分康叔以殷民七族。’)
遂伐奄。(《孟子·滕文公下》:‘伐奄,三年讨其君。’)
灭蒲始。(原注:姑与四国作乱,故周文公伐之。《汉书·地理志》:‘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诗序》:‘《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
夏四月,初尝麦。(《逸周书·尝麦解》;‘惟四年孟夏,王乃尝麦于大祖。’)
王师伐淮夷,遂入奄。(《尚书序》;‘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尚书序》:‘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书·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迁殷民于洛邑。(《尚书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
遂营成周。(《尚书大传》:‘五年,营成周。’)
六年,大搜于岐阳。(《左·昭四年传》:‘成有岐阳之搜。’)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明堂位》:‘七年,致政于成王。’《尚书大传》:‘七年,致政成王。’)
春二月,王如丰。(《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书·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书·召诰》:‘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又《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如东都,诸侯来朝。(《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又云:‘汝其敬识百辟享。’)
冬,王归自东都。(《书·洛诰》:‘戊辰,王在新邑,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历家皆以戊辰为十二月晦,此云‘冬王归自东都’者,盖伪此书者以古《纪年》用夏正,故云尔也。)
立高圉庙。(《鲁语》:‘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聭阼。’)
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左·定四年传》:‘分鲁公以殷民六族。’)
作‘象舞’。(《吕氏春秋·古乐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彰其德。’)
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左·襄二十四年传》:‘在周为唐杜氏。’又《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周公辅成王,作“汋乐”以奉天。’)
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尚书序》:‘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左·昭元年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
越裳氏来朝。(《尚书大传》:‘成王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
周文公出居于丰。(《通鉴外纪》:‘周公归政,三年之后老于丰。’)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
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王命周平公治东都。(《尚书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约案:周平公即君陈,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师、燕师城韩。(《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王锡韩侯命。(《左·僖二十四年传》:‘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十三年,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夏六月,鲁大禘于周公庙。(《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秦’,孙之騄本作‘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丁公伐曲沃,胜之。’《类聚》二十四引作‘丁公伐曲城’。)
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左·宣三年传》:‘成王定鼎于郏鄏。’)凤皇见,遂有事于河。(《宋书·符瑞志》,见下附注。)
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玄龟青龙苍光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书成文消,龟随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讫于秦、汉盛衰之符。麒麟游苑,凤皇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出《宋书·符瑞志》。)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周礼·大行人》:‘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作伪者以成王亲政,至是十有二年,故为此语。)
归于宗周,遂正百官。(伪《书·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黜丰侯。(《说文解字·丰部》:‘乡饮酒有丰侯者。’阮谌《三礼图》:‘丰,国名也,坐酒亡国。’崔骃《酒箴》:‘丰侯沈湎,荷罂抱缶。自戮于世,图形戒后。’)
二十一年,除治象。(《周礼·太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周文公薨于丰。(《尚书序》:‘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毕。(见上。)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逸周书·王会解》,文繁不具。)
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太庙。
三十年,离戎来宾。(《逸周书·史记解》:‘昔者林氏召离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不亲,离戎逃而去之。林氏伐之,天下叛林氏。’)
约案:离戎,骊山之戎也,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从。(《诗序》:‘《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
归于宗周。
命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周语》:‘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此以为康王,殆涉昭王而误。)
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述异记》下:‘周成王时,咸阳雨金。’)
约案:咸阳天雨金,三年,国有大丧。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乙丑,王崩。’《汉书·律历志》:‘成王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 甲子哉生霸,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沬水”,作《顾命》。翌日乙丑,成王崩。’《通鉴外纪》:‘成王在位三十年,通周公摄政三十七年。’)
【本文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文章标签:竹书纪年 |
文章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2-05-27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
|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