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
发布文章
][
发布软件
] [
中文繁體
]
文章
·
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电脑·手机·网络
学习
话题
娱乐
故事
文化·历史
国学典籍
法律法规
操作系统
网络
办公·文件
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
硬件·驱动程序
行业
学习
编程
游戏
安卓
苹果
鸿蒙
其他
ASP
ASP.NET
JSP
PHP
HTML
·
CSS
·
JavaScript
本 站 搜 索
文章
软件
[选项]
文章类别:
[全部]
电脑·手机·网络
话题
故事
文化·历史
娱乐
学习
法律·法规
国学典籍
搜索选项:
文章编号
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相关链接
关键字词
文章标签
文章内容
软件类别:
[全部]
操作系统
网络
办公·文件
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
行业
编程
教学学习
游戏
硬件·驱动程序
安卓系统
苹果系统
鸿蒙系统
其他系统
HTML·CSS·JavaScript
ASP
JSP
PHP
ASP.NET
搜索选项:
软件编号
软件名称
软件作者
软件来源
相关链接
关键字词
软件标签
软件简介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传习录》卷中 答陆原静书 元神 元气 元精
〖
评论()
〗〖
留言
〗〖
收藏
〗
〖文章分类:
国学典籍
/
传习录
〗〖
阅读选项
〗
【字体】
宋体
黑体
楷体
隶体
幼圆
微软雅黑
【字号】
12px
14px
16px
20px
24px
36px
【颜色】
■
■
■
■
■
■
■
■
■
应用到全部文章阅读页面
【原文】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
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多,则工夫间断耳。且念头放失,多因私欲客气之动而始,忽然惊醒而后提,其放而未提之间,心之昏杂多不自觉。今欲日精日明,常提不放,以何道乎?只此常提不放,即全功乎?抑于常提不放之中,更宜加省克之功乎?虽曰常提不放,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恐私欲不去;若加戒惧克治之功焉,又为‘思善’之事,而于本来面目又未达一间也。如之何则可?”
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即是“必有事焉”,岂有两事邪?此节所问,前一段已自说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说得支离,及有本来面目未达一间之疑,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病,去此病自无此疑矣。
【译文】
来信写道:“佛教还有常提念头的现点,这与孟子讲的‘必有事’、您说的致良知是一回事吗?这是不是‘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呢?
当这个念头提起时,应付诸多事物一定会有正确的办法。但只怕这念头提起的时候少而放失的时候多,那么工夫就有间断了。并且,这念头的放失,多是因为私欲和气的萌动引起的,猛然惊醒之后又可提起,但在放失而未提起时,由于心的昏暗与杂乱自己往往不能感觉到。今天,要想念头日益精进光明、常提不放,又使用什么方法呢?只要这念头常提不放就是全部功夫了吗?还是在这常提不放中,更应该有省察克治的功夫呢?虽然这念头常提不放,然而,若不再有戒惧克治的功夫,私欲只怕还是不能剔除。如果有戒惧克治的功夫,又成为‘思善’的事情,这和本来面目又不相符,到底怎样做才算正确呢?”
戒惧克治就是常提不放的功夫,就是“必有事焉”,这岂能当两回事看待?关于你这一段问的问题,前面我已说得十分清楚。这里却是你自我迷惑,言语说得支离破碎,零乱不堪。至于与本来面目不相符的疑问,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的毛病引起的,剔除这个毛病,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评析〕
中国禅宗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弟子向师父请教,“什么是佛?”“祖师西来意是什么?”等问题时,师父往往是即景发凡,应机施教,如:“祖师西来意?”答:“门前柏树子。”问:“什么是佛?”答:(竖起食持不语)等。此种教法实在是机锋作略,大阐真谛。
【原文】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雪,如何能作障蔽。此本不甚难晓,原静所以致疑于此,想是因一“明”字不明白,亦是稍有欲速之心。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儒所谓明善之浅也。
【译文】
来信写道:“前人说‘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明得尽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浑化?
良知原本就是纯净的。气质差的人,不但渣滓多,遮蔽也厚,他的良知就不能光明显现。气质好的人,本来渣滓少,遮蔽也薄,稍加致知的功夫,他的良知就能晶莹透彻,些许渣滓仿佛沸水中的浮雪,怎么能成为障碍呢?这本来不怎么难懂,这个问题你之所以存在疑问,大概是因为对“明”字不理解,其中也夹有欲速之心思。从前,我曾与你当面探讨过明善的问题,“明则诚矣”,并不是像后世儒生所讲的明善那样简单、浅陋。
〔评析〕
孟子认为,万物的特点都具备于我的心中,反省我心而达到与万物相通的“诚”的境界,是人生莫大的乐趣。这一结论,是他将仁义道德从内心世界扩大到人的社会生活,又进而扩大到宇宙万物而总结出来的。“万物皆备于我之心,就是‘明’,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则是‘诚’。”
【本文分页】
[1]
[2]
[3]
[4]
[5]
[6]
[7]
[8]
文章标签:
传习录
王阳明
文章作者:明·王阳明 文章来源:
网络
更新日期:
2023-05-10
〖文章浏览:〗〖
打印文章
〗〖
发送文章
〗
上下篇章
·
《传习录》卷中 答周道通书 磨练于事上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中 答欧阳崇一 万物皆备于我心
2023-05-10
·
《传习录》卷中 答罗整庵少宰书 正心诚意
2023-05-10
·
《传习录》卷中 答聂文蔚 人即天地之心
2023-05-10
相关文章
·
《传习录》简介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上 徐爱录 心即是理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上 门人陆澄录 格物无分动静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上 门人薛侃录 “一以贯之”的功夫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中 钱德洪序 成书的缘起
2023-05-09
·
《传习录》卷中 答顾东桥书 知行合一
2023-05-09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
网站管理员
]。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