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便宜十六策》君臣第二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便宜十六策〗〖阅读选项
  君臣第二

  【原文】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著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①。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仁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②,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注释】

  ①.景:通“影”。
  ②.璇玑之政:这里可理解为纠正朝政得失的谏官机构。璇玑,白玉。

  【译文】

  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君臣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君主和臣下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天和地之间的关系、天和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君主和臣下之间的关系也就完备了。君主对臣下施行恩惠就是仁,臣下奉侍君主、为君王服务就是义。臣下怀有不忠之心不可以奉侍君主,身力国君也不能因为怀疑政事而不把权力交给大臣。君臣之问以礼相待,国中的百姓就容易治理,君臣之间和睦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完备了。君主凭借礼仪差使臣民,臣民以忠诚之心奉侍国君。君主谋策国家的政策大计,臣民思考完成自己的任务。所谓“政”就是正名,“事”就是劝功。君主通过正名以奖励臣民,臣民以忠心奉恃君主而受到鼓励。这就是君臣之间应遵循并具备的功名之道。确立了这样的君臣关系,君主坐北朝南为阳,提出各项法令、措施,声音宏亮。大臣面北而立为阴,接受并执行君主发出的指示,证明君主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功效。君主发出的指示适中,大臣们执行起来就会有功绩,功绩一建立,则万事万物都会受其恩泽、蒙其幸福。在三纲六纪中有上、中、下之分。居上者是君臣,居中者是父子。下者是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各自遵循应有的伦理准则,国家的幸福安宁也就可以实现。君臣上下之间,以礼为根本依据,父子之间,以恩为重,夫妻之间以和为贵。身居在上不可以行为不正,身居在下也不能品德不端正。上不正则下曲,上面出现了混乱,就会在下面出现忤逆的事情。所以,君主思考国家大事,大臣思考如何效忠君主,这样,当英明的君主研究好治国安邦的大计时,大臣们应做到的事情也就完成了。做学问的人愿意求教于明师,想做官的人则渴望明君出现。因此,国君设立齐备的官职,按次序排列爵禄之位,以璇玑考研天象,以宰相辅佐自己,使私不乱公,邪不干正,合理的东西不被侵扰,这就是治国之道完备了。

  【解析】

  这篇文章论述了正确、和谐的君臣关系的模式,如果我们从当今的领导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来理解,那么这篇文章的论述是很有价值的。文章分三层进行论述,首先论述君臣关系,主张:“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这是作者对君臣关系的基本规范,即君王应该充分信任臣子,放手让其理政,以礼待臣;而臣子应该忠于君王,恪守信义,一心一意辅佐君主,而不可有二心。这样才能“上下和顺”,国家昌盛。接着,作者又论述了君臣各自的任务,提出“君谋其政,臣谋其事”。也就是君主主管政策大计,发布决策政令,而臣民则贯彻君王的政令指示,让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君臣各谋其事,各司其职,共同治理好国家。在明确君臣关系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作者进而论述了各自的行为准则,文章特别提出“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要求君王以身作则,为臣民做出好榜样,这是很有见地的。作者还用“学者恩明师,仁者思明君。”进一步说明君王自我修养,自律的重要,在君臣这一对矛盾中,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君正是最重要的。这篇文章把君臣关系论述得十分透彻,历史上能按照这种模式处理君臣关系的朝代,便能形成一种君明臣贤、上下齐心、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大概要数“贞观”“和“开元”年间了。这两段时间之所以形成太平盛世,君明臣贤应该算是主要因素了。唐太宗登基之后,一改君主独断专行的作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奉行开明政风。由于唐太宗实行开明政治,仅几年时间便出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局面。唐玄宗登基时,面对的是一个破烂摊子,他一心中兴,恢复大唐盛世。他先用姚崇为相。姚崇在接受任命前,针对当时的时弊,对玄宗提出了十项要求,这十项要求都是保证大臣施政的内容,对君王专政多有限制,玄宗却全部接受,让姚学放手施政。姚崇担任宰相职务后,尽心竭力搞好政务,选用贤能官吏,罢黜奸佞小人。姚崇病重,特地推荐宋惇璟继任相位。宋璟上任之后,特别重视法治,大力整伤纲纪,量能授官。并且减轻赋敛和刑罚,所以百姓富庶,天下太平。经过姚,宋治理,唐朝得以重现贞观年问的盛世景象。后来,玄宗信任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人,又把好端端一个天下弄得一塌糊涂,正好与前一段形成鲜明对照。

文章作者:诸葛亮  更新日期:2011-01-06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便宜十六策》治国第一2011-01-06
·《便宜十六策》视听第三2011-01-06
·《便宜十六策》纳言第四2011-01-06
·《便宜十六策》察疑第五2011-01-06
·《将苑》将骄吝2011-01-02
·《将苑》将强2011-01-02
·《将苑》出师2011-01-02
·《将苑》择材2011-01-02
·《将苑》智用2011-01-02
·《将苑》不陈2011-01-02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