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将苑〗〖阅读选项〗 |
|
将强
【原文】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泛爱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译文】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部责任。
【解析】
这篇文章仍然论述将领的修养,但侧重点却在将领的道德品质方面。文章从正反两个两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为将之人应有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事应有的修养。
诸葛亮首先从正面提出了“五强”,即高节、孝悌、信义、深虑、力行,这和孙子兵法倡导的智、仁、勇、信、严是一致的。当然,不同的社会可以赋予这五方面以不同的内涵,当今不能完全照搬,但是,从这五个方面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却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尤其是肩负重任的人,更应该在这五个方面规范自己。
作者在正面论述“五强”后,又从反面提出了“八恶”,作为将须修养的戒律。这“八恶”都是为将统兵之人应该力戒的,有了其中任何一“恶”,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杰出将领或者卓越的政治家。作者提出这八条戒律,是对正面论述的有力补充,使论述更全面,更周密,更深刻。看来,诸葛亮很喜欢,也很善于从正反两面论述,从而把问题说得更透切。
这篇文章提的“五强”、“八恶”,和前面几篇论述将领修养的文章可以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将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规范将领和一切政要的品德和行为,很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诸葛亮提的五强,每一条都很重要,从古今的无数事例看,凡是成为优秀统帅和将领者,都是达到五强要求的人,而在五强方面有严重欠缺,或者说在八恶方面占了一条或数条者,都不能成大事或者没有好结果。五强诸项必备的道理十分明显,不必一一细说了,在此单说一项——信义,因为高节,孝佛、泛爱、力行是人们熟知的。诸葛亮说“信义可以交友”。这是为将任帅之人成就事业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一个人,无论其能耐多么大,武艺多么高,如果没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帮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正是中国的古话说的’独木不成林”,“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古代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足以说明“信义交友”的意义。
汉王刘邦先夺取成阳,按义军事先的约定,本应刘邦称王。但是,项羽的兵力比刘邦强大得多,刘邦虽不愿意,也只好听从项羽的分封,到汉中去为王。到了南郑,刘邦按张良的计谋,烧了通往关中的栈道,以让项羽放心,不再注意他。与此同时,刘邦又拜萧何为丞相,封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为将军。在汉中养精蓄锐,以便日后再与项羽比高低,争夺天下。可是他的部下将士都是崤山、函谷夫以东地区的山东人。这些山东将士乡土观念很重,不愿在汉中地区生活,天天有人开小差,刘邦十分焦急。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萧丞相逃走了!”这不啻一个晴天霹雳,使得刘邦目瞪口呆,即派入去追。直到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到南郑。刘邦又高兴又生气,质问萧何,”你怎么也逃走了”“萧何不慌不忙他说:“我怎么会逃!我是去追一个人。”刘邦间:“追谁呀?”萧何说:“韩信呀!”刘邦和左右诸人一时还没想通萧何为什么这样急着追韩信。
这个韩信是淮阴入,自幼拜师学艺,可算得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难得之才。但他父母双亡,家境贫苦,不仅遭人白眼,甚至还受过“胯下之辱”。当义军首领项梁到达淮阴时,韩信便去投军,先后在项梁和项羽手下当了个小兵和“执戟郎中”。韩信怀才不遇,十分苦闷而又不甘心,便去汉中投奔刘邦。可去了以后,仍然只当了一个管粮物的小官。后来,萧何见到了韩信,经过几次交谈,便把他推荐给刘邦。可是,刘邦仍没有重用韩信。萧何又一连说了几次,刘邦仍然不肯重用韩信。韩信见刘邦也不肯重用自己,便骑马离开了南郑。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急得没向刘邦报告便追赶去了。追了一天没追上,又连夜追才追上。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追上之后,韩信还是不肯回去,萧何百般劝说,最后说道:“要是大王再不听我的劝告,我们三人一块走!”这三人包括后来赶到的夏侯婴。韩信听了深受感动,含着泪说道:“丞相这么瞧得起我,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这就跟你们回去。今后我就是为你们而死,也心甘情愿!”回到南郑后,萧何又说服汉王刘邦,拜韩信为领兵大将。韩信统领汉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萧信的“信义交友”,为刘邦追回了一个取胜的关键人才,是流传至今的佳话。
至于八恶,每一项都危害极大,每一位将领都必须引以为戒。周瑜算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帅才。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83万大军,是周瑜指挥的著名战役。但是,周瑜有一大缺点——不能容人,即诸葛亮所说的“礼不能任贤良”。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正所谓“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在赤壁之战中,正是这位庞统巧献连环计,使曹操上当而不知觉,把船连在一起,才使周瑜和诸葛亮的火烧之计得以成功。然而,周瑜却没有及时聘用,后来孙权又因庞统的外貌不顺眼而坚决不用,使得凤雏和伏龙一齐落入刘备之手。对诸葛亮,周瑜更是容不得,不能真心诚意合作,而是一再用计要把诸葛亮置之死地,结果,害诸葛亮不成,反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英年早逝。
|
文章作者:诸葛亮 更新日期:2011-01-02 |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