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列子〗〖阅读选项〗 |
【原文】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1]?”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2],如也[3],宰如也[4],坟如也[5],鬲如也[6],则知所息矣[7]。”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8]。”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9],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10]。晏子曰[11]:‘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檄也[12]。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13]、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14]、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15]。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注释】
[1].赐——子贡之名,姓端木,字子贡。息无所——王叔岷:“‘息无所’疑原作‘无所息’,即本上文‘生无所息’而言。今本‘息’字误错在‘无所’上。”此说可从。子贡所要的是休息的时间,而不是休息的地方,故不应谈到“有所”、“无所”上。
[2].圹——音kuàng(矿),墓穴;原野。本文指空旷的墓地。
[3].如——,音gāo(高),通“皋”,实即“皋”字的讹变。《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可证。如,高貌。
[4].宰如——宰,犹“冢”,坟墓。
[5].坟如——坟,古代指高出地面的土堆。《礼记·檀弓》:“古也墓而不坟。”郑玄注:“土之高者曰坟。”
[6].鬲如——鬲,音l(利),古代炊器,陶或青铜制,圆口,三空心足。鬲如,像鬲一样。郝懿行:“鬲如,盖若覆釜之形,上小下大,今所见亦多有之。”
[7].则知所息矣——张湛注:“见其坟壤鬲翼,则知息之有所。《庄子》曰:“死为休息也。”
[8].伏——埋葬。
[9].胥——皆,都。《方言》第七:“胥,皆也。东齐曰胥。”
[10].苦、佚、息——张湛注引《庄子·大宗师》文:“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耳。”
[11].晏子——晏子(?——前500年),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去世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世传《晏子春秋》出于后人伪托,但保存了很多晏婴的有关资料。此下孔子引文,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2].德之徼——徼,音yāo(腰),求取。张湛注:“德者,得也。徼者,归也。言各得其所归。”似不妥。紧接下文有“古者谓死人为归人”,此处不该重复。
[13].六亲——六种亲属,其说不一,《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引应劭注,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一般以“六亲”泛指各种亲属或所有的亲属。
[14].钟贤世——钟,专注。贤世,善世,治理、安定之世。
[15].与——赞许。
【译文】
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有高起来的地方,好像是墓穴,又像是土丘,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离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功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
【本文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文章作者:列子 更新日期:2011-01-03 |
〖文章浏览:〗〖发送文章〗〖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