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发布文章][发布软件]  [中文繁體]
 文章·资料  电脑软件  手机软件  网站源码
    本 站 搜 索
[选项]
   推 荐 文 章        More...
《颜氏家训》前言
  前言   颜氏家训──人..
《百战奇法》序言 目录
  序言   《百战奇法》是..
《孝经》评价
  评价   《孝经》堪称一..
《孝经》导读
  导读   《孝经》是一部..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孙子兵法》前言
  前言   《孙子兵法》是..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虎钤经》卷七
旗帜第六十九 旗帜者,军中之标..
《素女经》简介
  简介   《素女经》中国..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
《三十六计》第四套 混战计..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
《房内记》断鬼交第廿五
  断鬼交第廿五   《玉房..
《房内记》十动第九
  十动第九   素女曰:“..
 文 章 信 息
《列子》天瑞第一
评论()〗〖留言〗〖收藏
〖文章分类:国学典籍 / 列子〗〖阅读选项
  【原文】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攘[1]。自此以往,施及州闾[2]。”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3],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踰垣凿室[4],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5]。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6],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7]?”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8]!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9]?”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10],过东郭先生问焉[11]。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12]?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仍而有之[13],皆惑也。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14],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耶?孰为不盗耶?”

  【注释】

  [1].穰——一本作“壤”,误。穰,庄稼丰熟。

  [2].闾——里巷。《周礼·地官·闾胥》:“闾胥各掌其闾之征令。”郑玄注引郑司农:“二十五家为闾。”

  [3].喻——了解。

  [4].踰垣——踰,即逾,越过。垣,墙。

  [5].居——积蓄。俞樾:“居犹畜也,谓其先所蓄之财也。《论语·公冶长篇》:‘臧文仲居蔡。’皇侃《义疏》曰:“居犹蓄也。’是其义。”

  [6].谬——钱绎:“谬,诈也。”

  [7].若为盗若何——前一“若”字,你。

  [8].嘻——《释文》:“嘻,哀痛之声。”

  [9].孰怨——孰,谁。孰怨,犹怨谁。

  [10].罔——欺骗。《汉书·王嘉传》:“臣骄侵罔。”师古:“罔,谓诬蔽也。”

  [11].过——一本作“遇”。

  [12].庸——岂,难道。

  [13].仞——通“认”。

  [14].公公私私——公其公,私其私。前一个“公”、“私”为动词。

  【译文】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有,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时,一年就够自用,二年便很富足,三年就家资丰收了。从此以后,我还施舍州里乡亲。”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理解了国氏偷盗的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方法。于是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一件不探取。没过多久,便以盗窃来的赃物而被问罪,并被没收了先前积蓄的财产。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了自己,便去埋怨国氏。国氏问:“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叙述了他偷盗的情况。国氏说:“唉!你偷盗的方法竟然错到了这种程度!现在来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季节性,地有利人处。我偷盗天的季节和地的利益,如云雨的滋润,山泽的特产,都用来生育我的禾苗,繁殖我的庄稼,夯筑我的围墙,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偷盗禽兽,在水泊中偷盗鱼鳖,没有不偷盗的。这些禾苗、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生出来的,难道是我所有的?然而我偷盗天的东西却没有灾殃。至于金玉珍宝、谷布财物,是别人所积聚,哪里是天给你的呢?你偷盗它们而被问罪,能怨谁呢?”向氏十分迷惑,以为国氏又在欺骗自己了,于是到东郭先生那里去请教。东郭先生说:“你全身的东西难道不都是偷盗来的吗?偷盗阴阳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偷盗来的呢?诚然,天地和万物都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把它们认作己有,都是糊涂的。国氏的偷盗,是公道,所以没有灾殃;你的偷盗,是私心,所以被问罪。其实,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不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但把公共的东西视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东西视为私人所有,这是天地的德行。了解天地德行的人,谁是偷盗者呢?谁又不是偷盗者呢?”


【本文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
文章作者:列子  更新日期:2011-01-03
〖文章浏览:〗〖打印文章〗〖发送文章
·《列子》黄帝第二2011-01-03
·《列子》周穆王第三2011-01-03
·《列子》仲尼第四2011-01-03
·《列子》黄帝第二2011-01-03
·《列子》周穆王第三2011-01-03
·《列子》仲尼第四2011-01-03
·《列子》汤问第五2011-01-03
·《列子》力命第六2011-01-03
·《列子》杨朱第七2011-01-03
阅读说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即做删除处理。
·本站法律法规类文章转载自[中国政府网(www.org.cn)],相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请浏览[中国政府网]网站。
·本站转载的文章,不为其有效性,实效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做保证。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当百网
  本站使用【啊估文章软件站】网站系统    网站管理员留言簿